OFweek太阳能光伏 | 通威、隆基联姻:将引发蝴蝶效应?
近年来,光伏市场虽然大起大落变幻不定,但是总体上依然保持了一定的规律,比如说成本的不断下降,比如说高效产品的走红,还比如说企业之间优胜劣汰导致的鲶鱼效应。
自去年“531”政策发布以来,一大批光伏企业掉队的同时,也有一小批巨头企业正在与其他企业拉开差距。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光伏产业的“鲶鱼效应”正通过市场的变化不断显现。
近日,两大光伏巨头通威股份与隆基股份联姻的消息引起全行业的关注,高纯晶硅、电池巨头与单晶巨头的深度合作意味着什么?这将给光伏市场带来哪些变化?
6月4日通威、隆基正式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
深度联姻:相互入股
据了解,通威股份此次与隆基股份的合作涉及到相互入股,绝非普通的供给关系,而是深度的联合。
公告显示,在此次合作中,通威股份将战略入股隆基股份宁夏银川15GW单晶硅棒和切片项目,入股后持有该项目30%股权;隆基股份按照对等金额战略入股通威股份包头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入股后持有该项目30%股权;具体参股方式、参股比例、参股金额等双方另行协商确定。
公告显示,双方还在供应链有以下的合作:2020-2022年隆基股份每年向通威股份包头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的项目公司采购的高纯晶硅数量不少于隆基股份拥有该项目公司权益产能的2.5倍(权益产能=股权比例×项目公司年产能);2020-2022年通威股份每年向隆基股份银川15GW单晶硅棒和切片项目的项目公司采购的单晶硅片数量不少于通威股份拥有该项目公司权益产能的2.5倍。双方实际采购量允许在上述采购量的正负5%范围内调整确定,在各自允许范围内确定的实际采购量双方均不视为违约。双方于当年12月份约定次年采购总的需求数量。采购价格依据随行就市原则,按月定价。
众所周知,隆基股份是全球最大的单晶硅光伏产品制造商,在2018年底就已经拥有了28GW的单晶硅片产能,2019年底有望形成36GW的单晶硅片产能。而通威股份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及全球排名前三的高纯晶硅生产企业,目前已拥有8万吨的高纯多晶硅产能和12GW的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的产能。
两家企业都是各自领域的巨头,而且产能都在不断扩张之中。对于隆基股份来说,单晶硅片的生产需要用到通威股份的高纯多晶硅;而对于通威股份来说,他们生产的电池片需要用到隆基股份的单晶硅片。这两家企业从业务布局上就天然具备很大的合作空间,而且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两家公司合作的重点就是在“高纯多晶硅”、“单晶硅片”两个供需环节上。
而相互入股显然已经超越了平常的供需合作关系,这也意味着双方很有可能进行更进一步的合作。鉴于两家公司本身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这两家企业的强强联手将能起到更加显著的效果,甚至有可能引发行业变局。
引领光伏成本下探
两大巨头的合作并不少见,但是像通威和隆基那样深度合作的却很少见。在今日举办的签约仪式中,bv韦德(中国)官方网站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高效单晶产品已成为市场主流,未来通威将加大与隆基的合作力度,共同助推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刘汉元认为,光伏行业需要强化合作意识,倡导专业分工、相互协作的良性行业生态,专业分工理念将很快成为共识。
bv韦德(中国)官方网站董事局主席刘汉元
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则表示,光伏发电在全球超过一半国家具备了平价上网能力。隆基与通威的深度合作,一方面提高了双方在供应链环节的保障,另一方面构建了一种优势互补、互利共享、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典范。
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
从两位领导人的发言就不难发现,两家企业的合作基于“优势互补,互利共享”。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两家优势互补的巨头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将助力这两家企业在未来的时间里抢占市场份额,巨头企业的优势与地位愈加稳固;从行业角度来看,这两家企业的合作带来的是更优质的产品、更快速的生产,最重要的是更低的成本。
简而言之,这两家企业相互入股,事实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互利共生,供需关系变的更加紧密的同时,也将增强这两家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反映到市场上,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这么强的成本控制能力,最终会因为没有足够强的竞争力而被加速淘汰。
如前文所述,在光伏行业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行业鲶鱼效应已经越来越明显。但与此同时,随着光伏发电与平价上网越近,光伏产业将面临的成本压力也越大。因为平价之后就意味着补贴的退出,意味着光伏发电要直面传统火电、水电等各类电力的竞争。
在此情况下,光伏发电的成本依然需要继续下探,否则便无法在补贴退出之后仍然保持竞争力。而在寡头时代,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只能靠巨头之间的合作来实现。
正如刘汉元所说,专业分工理念将很快成为共识。通威股份和隆基股份的深度合作或许正是印证了这种趋势。未来各产业巨头之间的合作将越来越频繁,而随着各产业巨头之间的优势互补和产业联合,光伏发电的成本也将迎来重大突破,平价上网甚至低价上网也就成为了自然而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