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质量报:中国渔业积极探索“物联网+大数据”引领下的现代渔业发展之路

2017年11月10日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张东

在鱼塘里装上水下探头、传感器,通过手机实时监控鱼塘含氧量等养殖关键数据;通过APP,一键操作,实现饲料自动投喂,供氧自动调节……近日,在四川成都通威国际中心举行的全国渔业产学研合作与技术创新大会上,与会各方共同呈现了一幅“物联网+大数据”引领下的智慧渔业发展图景。

当前,水产养殖已成为我国大农业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水产品总产量(不包括远洋渔业)2798.10万吨,同比上涨0.58%。其中,水产养殖产量同比增长4.98%,捕捞产量同比下降15.79%。渔业经济总产值9066.10亿元,同比增长2.75%。

在亮丽的数据背后,中国渔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依然突出。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型养殖导致水产养殖业面临着资源浪费、生产效率低、养殖风险大、环境压力大等问题,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精准化养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实现“汗水渔业”向“智慧渔业”转变,需要养殖技术、装备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目前,部分行业领军企业已经开始了“互联网+物联网”的模式探索。其中,通威首创的“渔光一体”模式,为中国渔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通威实践”、“通威智慧”和“通威方案”。

通威发端于水产行业,从34年前发明“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到如今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企业,通威一直顺应产业变革不断稳步前行。据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bv韦德(中国)官方网站董事局主席刘汉元介绍,在渔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进程中,通威首创的“渔光一体”模式能够真正实现鱼、电、环保三丰收,水下产出优质通威鱼,从源头上、过程中解决水产养殖的安全和可控,让消费者吃得更健康、更安全,助推水产行业健康转型发展;同时水上输出清洁电力,通过现代渔业与光伏发电的结合,实现绿色农业与绿色能源同频共振、协调发展。

在此次论坛上,参会代表们纷纷围绕“智慧渔业·创新驱动·共享共赢”这一主题展开智慧碰撞与观点交锋,现场精彩纷呈、创见迭出。

“加快渔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强化制度设计,明晰总体思路和探索建设路径。”农业部信息中心副主任杜维成表示,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为渔业信息化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现代渔业是养殖技术、装备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是传统渔业同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并在数据分析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实现标准化、精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绿色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渔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林浩然认为,水产养殖的发展必须考虑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服务特点,不能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而导致生态系统的功能退化;水产养殖的发展不仅要考虑水产养殖者,还要公平对待其他相关的资源使用者;水产养殖的发展要同时兼顾、综合考虑其他相关的产业。

标准引领正成为中国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徐冬梅表示,中国渔业要加快构建标准化生态环境体系,实现智能化、网络化、高可靠的物联网生态圈,构建智能与安全的物联网平台,达到物联网系统智能感知、协同信息处理、事件预测和事件规划的发展愿景。

此次大会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需求,为全面推动渔业产业技术发展和现代渔业产学研合作提出了新思路、新战略、新方法,为传统渔业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解决方案和突破路径。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助理王玉堂表示,中国渔业要继续坚持“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总目标,牢牢抓住转方式、调结构的主线,不断促进渔业资源配置优化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走出一条产业开放、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发展道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