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盛秘密接触四川银行业

2012年03月28日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通威
  中国金融网专电/全球最大的产业并购和投资银行巨头正在四川寻找新的商机。昨天,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借参加西部投资论坛之机首次来川考察。记者独家获悉,四川城市商业银行的重组改造首度纳入其视线。
  两度密谈
  昨天中午演讲完毕之后,胡祖六步出会场,当即与四川民营银行研究领导小组的两位负责人会合,三人随后前往秘密地点会餐,花了约2个小时探讨了双方的合作事宜。
  在记者的软磨硬泡之下,四川民营银行研究领导小组负责人独家透露,双方本月17日就在北京碰过面。胡祖六曾公开表示,他与国际上100多个金融机构高层进行过交流,发现他们对中国银行业非常有兴趣,其中海外战略投资者真正踊跃投资国有商业银行的多则10余家、少则6家。
  政策开闸
  据透露,从1月中旬开始,由四川省工商联领导的四川民营银行研究领导小组,已开始鼓励四川民企和境外战略投资者参与重组改造城市商业银行,眼下正组建一家大型投资公司,拟将其作为投资主体,在成都、乐山、德阳、泸州、攀枝花、绵阳、南充、自贡等省内8家城市商业银行中,有选择性地进行分类重组改造。有消息称,这8家银行的总资产规模接近400亿元。
  该负责人透露,下月20日之前,这家大型投资公司的增资扩股工作就将完成,资本金将达8亿元。据称,包括豪吉、汉龙等四川民企以及拥有多家上市公司的上海某著名资本机构均积极响应。此外还必须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目前,后者的政策准入障碍已经扫除。
  据悉,今年2月初,银监会就《实施审慎的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入股现有商业银行》发文,明确规定:“银行发起人股东中应当包括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四川民营银行研究领导小组负责人还表示,会谈中,高盛方面较感兴趣的是,首先对这家大型投资公司做战略咨询设计,并视进展情况替其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甚至直接参股并包装公司上市。
  投资悬念
  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12家城市商业银行,其中只有5家在国内上市。112家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1462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227亿元。昨日下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胡祖六认为,城市商业银行的重组已成为中国银行业改革的第3波浪潮。他坦言,高盛投资部门已经在关注这一领域。
  高盛手中包装的国内拟上市企业资源“高达3位数”,但在四川却鲜有客户,直接投资近乎零。就是否愿参股四川该投资公司以介入当地银行业,胡祖六未表态,他透露,高盛在华的直接投资项目基本规模都在2000万美元以上。
  胡祖六昨日预测,到2008年,在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将首次达到1000亿美元,其中,四川的外商直接投资可望达到50亿到60亿美元之巨,为现在的10倍。这给人留下悬念———将中国视作“非常重要市场”的高盛将会在其中占多大盘子?记者罗曙驰
  萧灼基:中国经济不过热
  “从总体上来说,当前的经济不算过热,中国经济的运行完全是正常的。”当前中国经济是否过热,是近期企业界和学术界争论不休的一个焦点。昨日,在成都西部投资论坛上,北京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萧灼基如是说。
  中国经济处于增长上升阶段
  “当前国内外有很多评论认为中国的经济过热,那是不是这样了?从总体上来说,当前的经济不能说是过热。”萧灼基开门见山。
  他说,当前中国正处于新一轮的经济上升期,当前的投资过热,是在前一轮经济增长下降阶段所积累起来的生产潜力,在增长上升阶段的集中释放。
  从投资看经济不过热
  萧灼基说,去年我国人均收入已经达到1000多美元,正是消费升级的阶段,如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品开始进入百姓家庭。所以未来几年,住房和汽车成为新的增长点是必然的。由此形成的新的经济增长也是正常的。他还以全国投资情况做了具体分析。他认为,目前国内资金相对宽松,资金来源多样化,而且每个面都特别大。这导致了投资增长比较快,支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不否认局部过热
  萧灼基说,有些地方为了搞政绩,造成经济局部过热。比如,单开发区在全国就有6000多个,但中央才批了2000个左右,目前整个开发区有3.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海南省的面积,整个开发区建设显然过热。耗电量很大的行业,如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也的确过热。但我们不能因为局部经济过热而说整个中国经济过热。见习记者张镜
  胡祖六:警惕通货膨胀
  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胡
  祖六判断,当前的通货膨胀仍属于温和型,但应当警惕,在超过5%的警戒线后,通货膨胀率会大幅上升,为此,央行正在采取控制货币供应的手段,但仅仅靠调整存款准备金并不够,他预言,央行很可能会进一步准备提高利率。记者罗曙驰
  ■企业家声音
  调控不能一刀切
  梁信军(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副总裁):
  宏观调控从战略上来说永远是对的,但要注意战术。比如水泥行业,就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现在在建的大多数是耗能低、产量高的项目,如果这些项目尽快投产而淘汰掉那些老工艺高耗能的项目,这对经济发展来说未必不好。现在都说GDP的增长消耗了大量的能源,但你能够说消耗这些能源的是近两年的新建项目吗?
  刘汉元(通威股份董事长):
  上世纪80年代初,人们谈得最多的就是冰箱及彩电行业的重复建设和投资过热,但我们后来却看到,充分竞争之后,活下来的企业都变得生龙活虎。今天的投资主体很多都是自有资金。宏观调控如果针对那些靠银行贷款维持的项目,肯定是合适的;如果是投资者的自有资本,就一切随他去吧。
  黄晓进(置信房产总经理):
  中国房地产就是一个政策市。此次国家的宏观调控,对我们房地产企业来说,感觉是也好也不好。我觉得政府在调控的时候喜欢一刀切,西部地区本来就落后,这样的政策全国一刀切之后,西部企业的发展就很困难,特别是西部的房地产企业,银根紧缩后,需要重新调整我们的战略,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好。(见习记者 张镜)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