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业:冲刺突围转机初现
我省水产经济发展势头出现历史上少有的强劲。今年1至4月,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5%;水产业总产值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水产品产量、产值增速都在两位数以上,这在我省历史上少有。虽受非典疫情的影响,据预测上半年全省水产品产量仍可完成34.08万吨,将比上年同期增长12%;全省渔业总产值可望达到42亿元,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47.7%。
??非典疫情给我省蓬勃发展的水产业曾一度投下阴影。广元、眉山、泸州、内江等地不少水产专业大户反映,出川水产品由于非典疫情原因,无检验检疫证的一律出不了川,影响了水产品的外销。面对非典流行后出现的新商机,我省水产业突围转机初现。
??水产产业化进程正大踏步加快,水产品加工在我省首次取得质的突破。巩固提高养殖业,重点突破加工业,放手发展运销业,水产得以迅猛发展。眉山市通济堰管理处利用年产2000吨水产品和现有厂房的有利条件,与浙江绍兴市康利集团携手成立“天天渔业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生产“醉鱼”、烤鱼片、鱼丸、鱼香肠等水产品。公司投资300万元建起的一期工程,可年加工水产品7000吨(约占眉山市年水产品总量的1/7)。目前,公司已与580多户水产养殖户建立了生产加工协作关系,并可促进5000户以上养殖户的水产品销售。同时,各地水产龙头企业及协会如雨后春笋。除通威、凤凰两大集团公司外,全省已有县级水产龙头企业40个、市级水产龙头企业13个,已建立县级渔业协会150个。
??水产养殖品种调整的主流和趋势显现。过去昂贵的加州鲈鱼等如今有望进入寻常百姓的家门。一向以增加产量为发展方向的我省传统渔业,近年来逐步向注重“优质、高效、外向”等现代渔业发展方向转变。随着常规养殖品种价格的走低、名特优品种效益的增加和科技的推动,品种结构更加优化,优质水产品比重逐步提高。成都平原与大部分丘陵地区草鱼已由去年同期的6.4元/公斤降到5.6元/公斤,而加州鲈鱼、武昌鱼等价格却分别由去年同期的20元/公斤、7.6元/公斤上升到26元/公斤、10元/公斤,从而调动了养殖名优品种的积极性。
??无公害水产品的带动,催生水产业发展壮大。我省无公害水产品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到目前为止全省已分两批认定了无公害水产品基地47个,面积达1万多公顷,认证无公害水产品195个,几乎涵盖了我省所有的养殖品种。
??休稻养鱼发展正逢其时,蓬勃开展。水产专家称,休稻养鱼是我省水产养殖最具发展潜力的养殖模式,可以大幅度增加水产品产量和直接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调查显示,每亩休稻养鱼,田埂加高到1.5米、加宽到1米,工程造价约1000元,目前养鱼产量高的可达1.5吨/亩,收入1.5万元,纯利3000元,而且田埂上还可以种植经济植物,成为名副其实的立体农业。(本报记者 夏先清)
??非典疫情给我省蓬勃发展的水产业曾一度投下阴影。广元、眉山、泸州、内江等地不少水产专业大户反映,出川水产品由于非典疫情原因,无检验检疫证的一律出不了川,影响了水产品的外销。面对非典流行后出现的新商机,我省水产业突围转机初现。
??水产产业化进程正大踏步加快,水产品加工在我省首次取得质的突破。巩固提高养殖业,重点突破加工业,放手发展运销业,水产得以迅猛发展。眉山市通济堰管理处利用年产2000吨水产品和现有厂房的有利条件,与浙江绍兴市康利集团携手成立“天天渔业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生产“醉鱼”、烤鱼片、鱼丸、鱼香肠等水产品。公司投资300万元建起的一期工程,可年加工水产品7000吨(约占眉山市年水产品总量的1/7)。目前,公司已与580多户水产养殖户建立了生产加工协作关系,并可促进5000户以上养殖户的水产品销售。同时,各地水产龙头企业及协会如雨后春笋。除通威、凤凰两大集团公司外,全省已有县级水产龙头企业40个、市级水产龙头企业13个,已建立县级渔业协会150个。
??水产养殖品种调整的主流和趋势显现。过去昂贵的加州鲈鱼等如今有望进入寻常百姓的家门。一向以增加产量为发展方向的我省传统渔业,近年来逐步向注重“优质、高效、外向”等现代渔业发展方向转变。随着常规养殖品种价格的走低、名特优品种效益的增加和科技的推动,品种结构更加优化,优质水产品比重逐步提高。成都平原与大部分丘陵地区草鱼已由去年同期的6.4元/公斤降到5.6元/公斤,而加州鲈鱼、武昌鱼等价格却分别由去年同期的20元/公斤、7.6元/公斤上升到26元/公斤、10元/公斤,从而调动了养殖名优品种的积极性。
??无公害水产品的带动,催生水产业发展壮大。我省无公害水产品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到目前为止全省已分两批认定了无公害水产品基地47个,面积达1万多公顷,认证无公害水产品195个,几乎涵盖了我省所有的养殖品种。
??休稻养鱼发展正逢其时,蓬勃开展。水产专家称,休稻养鱼是我省水产养殖最具发展潜力的养殖模式,可以大幅度增加水产品产量和直接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调查显示,每亩休稻养鱼,田埂加高到1.5米、加宽到1米,工程造价约1000元,目前养鱼产量高的可达1.5吨/亩,收入1.5万元,纯利3000元,而且田埂上还可以种植经济植物,成为名副其实的立体农业。(本报记者 夏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