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专家四川学养鱼
初夏的阳光,肆无忌惮地洒在星罗棋布的鱼池上,鱼儿在阳光下追逐,泛起粼粼波光。池边是正在作业的通威公司员工,其中两位肤色黝黑的青年男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愈加黑亮,一看便知来自遥远的非洲。他俩就是正在通威培训的埃塞俄比亚水产专家穆罕默德和阿莱姆。
??到四川培训很幸运
??能到地球的另一半去学习水产养殖技术,穆罕默德和阿莱姆非常兴奋。今年3月4日,他俩背负着埃塞俄比亚人民对发展水产养殖业的重托,踏上了中国四川这块陌生而又向往已久的土地,并将在通威学习一年。能来四川学习,他俩深感幸运。而这一机会,则是缘自一纸备忘录。
??去年10月12日,四川省与埃塞俄比亚阿姆哈拉州在成都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将根据平等互利原则,在经济、贸易、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卫生、人员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发展。当时,阿姆哈拉州副州长塔德赛·卡萨曾率团到通威考察,对其科学养殖技术和先进设备颇感兴趣,便与通威总裁刘汉元达成口头协议:互派技术人员。之后,双方传真不断,在省外办和埃塞俄比亚大使馆的极力促成下,这一口头协议最终变成了具体行动。
??阿姆哈拉州对此次派员高度重视,要求派出的人员必须具备大学本科文凭的硬件,有从事水产工作多年的经验,又有实干精神和快速推广能力。幸运之神降临到阿莱姆和穆罕默德身上。巧的是,特雷特公司的阿莱姆与阿姆哈拉州水产养殖研究所的穆罕默德同龄,今年34岁,两人皆有10年的水产工作经验。
??此次培训所需费用均由通威提供,公司专门给他俩提供了一套住房,家具和生活用品都是新买的,并且还给他俩每月发放1000元的生活补贴。对这种既传授技术还倒贴钱的作法,通威方面有关人员认为很值,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双方的了解和交流,推动发展中国家水产业的发展,而且可以扩大通威的国际影响力,对今后拓展非洲市场有益。”可见,我省的一些民营企业已经具备了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国际化的视野。
??养鱼比养小孩还难
??刚一接触中国式的养殖技术,两位非洲专家一片茫然。因为“埃塞俄比亚人不知道鱼可以养殖,全是在江河湖泊中打捞,完全处于一种原始状态。”穆罕默德坦言。而他所在的研究所只是做收集信息和实验数据以及如何发现野生鱼群的工作,没有养殖一说。阿莱姆的公司则是从事鱼类的捕捞和运输,养殖和管理皆无从谈起。两人的思维一下子从原始捕捞跃入现代科技养殖中,跨度很大。难怪穆罕默德会认为“养鱼比养小孩还难”。
??从通威水产研究中心提供的一长串培训内容来看,的确很复杂,比如鲤鱼、大口鲇、江团的人工繁育;鱼苗、成鱼的养殖和转饲驯化;工厂化养鱼的原理、流程及管理;观赏鱼的养殖以及饲料生产、管理等。穆罕默德和阿莱姆对通威的培训计划表示满意。
??尽管素有“非洲屋脊”之称的埃塞俄比亚2/3的国土是高原,但境内江河湖泊较多。“我们那儿鱼类非常丰富,人民也喜欢吃鱼,但鱼儿自然生长速度远远跟不上人们的捕捞速度,这势必会造成水产资源的枯竭。”穆罕默德不无担忧地说。埃塞俄比亚盛产热带鱼,如罗非鱼,穆罕默德认为,鲤鱼的养殖技术完全可以运用到罗非鱼上,解决他们国内水产资源因过度捕捞而逐渐减少的现状。
??两个多月过去了,穆罕默德和阿莱姆自认收获很大,他俩已经熟悉了鱼苗的繁殖、孵化、培育直至鱼苗包装的全部过程。阿莱姆告诉记者,由于不知道鱼可以用饲料喂养,所以不知道养鱼池宽度和水的深度有那么多的讲究,不知道水质条件和氧气对鱼类繁殖有那么大的影响。学习期间,通威公司还安排他俩到新津和彭州养殖基地参观,与养殖户交流经验。阿莱姆表示,回国后要建一个类似的车间,把通威的标准化养殖技术加以应用和推广。他深信水产养殖在埃塞俄比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语言障碍不是困难
??从非洲高原到四川盆地,两位非洲小伙子显然有很多的不适。刚来川时,正值初春时节,乍暖还寒,而他俩却是一身盛夏的行头。于是公司杨小姐赶紧陪他俩到商场买毛衣,一件件往身上套,阿莱姆说他一生中没有穿过那么多衣服。吃饭用筷子也很艰难,好不容易把菜夹起来,往往半中间就掉了……而这些不适应他俩认为都没什么,最大的困惑则是语言不通。
??穆罕默德和阿莱姆的英语说得既不标准也不流利,汉语则只会几个简单的短语,而与他一起工作的通威公司员工,会说英语的人微乎其微,因此平时的交流还得靠书写和打手势。语言的障碍,令两个非洲小伙子业余生活变得单调、乏味。既看不懂电视,又没有可读的书籍,而培训地点又远离闹市,寂寞、孤独不时袭上心头。工作中遇上技术问题,他俩就给公司的翻译小高打电话,小高说这两个月他的手机费猛增。阿莱姆告诉记者,如果不是语言障碍,他俩学到的东西还要多得多。他希望公司能为他们提供水产养殖方面的英文杂志,使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信息。据杨小姐说,公司正在设法帮他们选购相关书籍。
??尽管存在语言的障碍,却抵挡不住他俩对成都的喜爱,“这里有热情的人们和令人嘴馋的麻辣食物”,言及此,两张黑黑的脸上荡漾着喜悦。(本报记者 王向华 文/图)
??到四川培训很幸运
??能到地球的另一半去学习水产养殖技术,穆罕默德和阿莱姆非常兴奋。今年3月4日,他俩背负着埃塞俄比亚人民对发展水产养殖业的重托,踏上了中国四川这块陌生而又向往已久的土地,并将在通威学习一年。能来四川学习,他俩深感幸运。而这一机会,则是缘自一纸备忘录。
??去年10月12日,四川省与埃塞俄比亚阿姆哈拉州在成都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将根据平等互利原则,在经济、贸易、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卫生、人员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发展。当时,阿姆哈拉州副州长塔德赛·卡萨曾率团到通威考察,对其科学养殖技术和先进设备颇感兴趣,便与通威总裁刘汉元达成口头协议:互派技术人员。之后,双方传真不断,在省外办和埃塞俄比亚大使馆的极力促成下,这一口头协议最终变成了具体行动。
??阿姆哈拉州对此次派员高度重视,要求派出的人员必须具备大学本科文凭的硬件,有从事水产工作多年的经验,又有实干精神和快速推广能力。幸运之神降临到阿莱姆和穆罕默德身上。巧的是,特雷特公司的阿莱姆与阿姆哈拉州水产养殖研究所的穆罕默德同龄,今年34岁,两人皆有10年的水产工作经验。
??此次培训所需费用均由通威提供,公司专门给他俩提供了一套住房,家具和生活用品都是新买的,并且还给他俩每月发放1000元的生活补贴。对这种既传授技术还倒贴钱的作法,通威方面有关人员认为很值,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双方的了解和交流,推动发展中国家水产业的发展,而且可以扩大通威的国际影响力,对今后拓展非洲市场有益。”可见,我省的一些民营企业已经具备了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国际化的视野。
??养鱼比养小孩还难
??刚一接触中国式的养殖技术,两位非洲专家一片茫然。因为“埃塞俄比亚人不知道鱼可以养殖,全是在江河湖泊中打捞,完全处于一种原始状态。”穆罕默德坦言。而他所在的研究所只是做收集信息和实验数据以及如何发现野生鱼群的工作,没有养殖一说。阿莱姆的公司则是从事鱼类的捕捞和运输,养殖和管理皆无从谈起。两人的思维一下子从原始捕捞跃入现代科技养殖中,跨度很大。难怪穆罕默德会认为“养鱼比养小孩还难”。
??从通威水产研究中心提供的一长串培训内容来看,的确很复杂,比如鲤鱼、大口鲇、江团的人工繁育;鱼苗、成鱼的养殖和转饲驯化;工厂化养鱼的原理、流程及管理;观赏鱼的养殖以及饲料生产、管理等。穆罕默德和阿莱姆对通威的培训计划表示满意。
??尽管素有“非洲屋脊”之称的埃塞俄比亚2/3的国土是高原,但境内江河湖泊较多。“我们那儿鱼类非常丰富,人民也喜欢吃鱼,但鱼儿自然生长速度远远跟不上人们的捕捞速度,这势必会造成水产资源的枯竭。”穆罕默德不无担忧地说。埃塞俄比亚盛产热带鱼,如罗非鱼,穆罕默德认为,鲤鱼的养殖技术完全可以运用到罗非鱼上,解决他们国内水产资源因过度捕捞而逐渐减少的现状。
??两个多月过去了,穆罕默德和阿莱姆自认收获很大,他俩已经熟悉了鱼苗的繁殖、孵化、培育直至鱼苗包装的全部过程。阿莱姆告诉记者,由于不知道鱼可以用饲料喂养,所以不知道养鱼池宽度和水的深度有那么多的讲究,不知道水质条件和氧气对鱼类繁殖有那么大的影响。学习期间,通威公司还安排他俩到新津和彭州养殖基地参观,与养殖户交流经验。阿莱姆表示,回国后要建一个类似的车间,把通威的标准化养殖技术加以应用和推广。他深信水产养殖在埃塞俄比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语言障碍不是困难
??从非洲高原到四川盆地,两位非洲小伙子显然有很多的不适。刚来川时,正值初春时节,乍暖还寒,而他俩却是一身盛夏的行头。于是公司杨小姐赶紧陪他俩到商场买毛衣,一件件往身上套,阿莱姆说他一生中没有穿过那么多衣服。吃饭用筷子也很艰难,好不容易把菜夹起来,往往半中间就掉了……而这些不适应他俩认为都没什么,最大的困惑则是语言不通。
??穆罕默德和阿莱姆的英语说得既不标准也不流利,汉语则只会几个简单的短语,而与他一起工作的通威公司员工,会说英语的人微乎其微,因此平时的交流还得靠书写和打手势。语言的障碍,令两个非洲小伙子业余生活变得单调、乏味。既看不懂电视,又没有可读的书籍,而培训地点又远离闹市,寂寞、孤独不时袭上心头。工作中遇上技术问题,他俩就给公司的翻译小高打电话,小高说这两个月他的手机费猛增。阿莱姆告诉记者,如果不是语言障碍,他俩学到的东西还要多得多。他希望公司能为他们提供水产养殖方面的英文杂志,使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信息。据杨小姐说,公司正在设法帮他们选购相关书籍。
??尽管存在语言的障碍,却抵挡不住他俩对成都的喜爱,“这里有热情的人们和令人嘴馋的麻辣食物”,言及此,两张黑黑的脸上荡漾着喜悦。(本报记者 王向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