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Byte专访:饲料大王25亿进军半导体
近日,四川饲料大王刘汉元斥资25亿人民币杀入半导体产业的消息传出,颇为引人注目。本报特约记者独家专访了这位年仅38岁的民营企业家。
记者:我起初听到“饲料大王”要做半导体这样高科技产业的消息非常震惊。
刘汉元:呵呵,我个人反对人们认为只有芯片、网络等产业是高科技。我理解任何一个产业的技术前沿或者创新部分都可认为是高新技术,简单的认为某一领域是高新科技我认为不妥帖的。我不是较真,但我们整个社会都有这种趋向。
中国芯片业肯定会获得高速发展。市场潜力、人才、劳动力优势。,将会取韩国台湾代之。
记者:我国过去所有的半导体企业目前技术落后,亏损严重,这对你介入半导体业意味着什么?
刘汉元:过去,我国确实有903、909等工程,主要有华虹、华晶等企业。当年中央领导说,脱了裤子都要上”华虹项目。现在这些企业亏损严重。
尽管我们国家有很大决心,但是,这些企业是在老的机制里面运作。就象中国其他大中国营企业的存在的毛病一样。而半导体业是一个市场更加硝烟弥漫、技术更加快速变化的领域,用老机制、老观念、老水平肯定适应不了芯片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不管脱多少裤子,都会必然的落后。
由于这个行业资本与技术门槛很高,在过去10多年,中国民营企业几乎没有能力涉及。甚至都找不到合资伙伴。
5-6年前我认为,中国的半导体企业必须到一定时间后才能产生并且是在新的市场环境,即产权制度清晰、明确,由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的企业来支撑着片天地。我认为现在时机到了。
记者:你认为你有条件进入这个产业了?
刘汉元:通威关注半导体产业已经很多年了,1995年,我们就开始和德国、韩国、日本等知名企业进行了接触,并持续跟踪这个领域。有6-7年时间了。
我们有自己的进入条件:第一,不能够输血太多,原有支柱产业不能够受太大影响。第二,原则上要有足够的能力和足够大的基础支撑对这个行业的投入,并且在投入过程和投入后一段时间不能盈利的情况下不会受到影响。第三,这个行业,中国在技术、市场、在全球化背景中生产确实占有某一方面的优势,我们才能够介入。
记者:为什么选择德国的MCT作为你的合作伙伴?
刘汉元:Mct是其中的一个合作伙伴。这跟1995年我们与德国SMI谈合作有很大关系。当年,我们想收购和重组SMI,利用两国的技术、资源等优势建立跨国公司,但是,后来因为他们的原因以及中德两国的当时的政治背景,最后没有谈成。
我们这个中国民营企业想想收购和重组SMI,从事半导体这个事情在德国影响很大。很多公司来与我们谈合作。Mct是当时的一个公司。
记者:能介绍一下你的德国合作伙伴吗?
刘汉元:可以这样说,德国MCT的设备也需找市场,他们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我3-4年前到过他们的研发中心看过,硬件、软件都非常好。他们也看到了亚洲市场,尤其中国市场的潜力,他们愿意把设备与技术带到中国。他们想把产品在当地销售一部分,然后回购欧洲一部分,因为在中国生产有成本优势,这是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
记者:德国公司是以设备和技术入股未来的合资公司。可以这样理解吗?
刘汉元:有这个意义。但是除了设备和技术外,欧洲一个财团也愿意通过MCT为这个项目提供一部分资金。
记者:还有那些合作伙伴?通威在未来合资公司中的地位如何?
刘汉元:很多公司和机构想参与。起初的方案,我们想少量投入,因为有管理上的风险。其他人建议我们公司牵头,我们提供1/3或者1/2的资金,剩余的进行银行融资或者其他企业入股。如果我们相对控股,对我们意味更大的风险。但在管理上我们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我们倾向于控股50%。
记者:6英寸0.5微米模拟集成电路生产线建设项目是四川省和成都市确定的“一号工程”中的重点项目,四川省信息产业厅的介入,你认为政府会影响你的企业运行吗?
刘汉元:这个项目由政府牵头,我来做企业。(2月)27日那天,副厅长李孝昌来通威与我进行了长谈,我强调,政府主要做支持和协调工作,企业一定按市场化的机制与市场化的资本结构来做,政府可以投钱,但是不可以控股,也不能够影响企业运行。政府的想法很对,他们想培育一个好的软环境,做巢引凤。
记者:政府没有投资?
刘汉元:政府投入一小部分钱,但原则上不算股东。
记者:这个项目一共需要多少资金?
刘汉元:我们今年完成准备工作,整个项目大约需要13-15亿人民币,加上多晶硅项目,估计一共25亿元左右。
记者:能具体谈一下项目吗?
刘汉元:6英寸0.5微米国内数字模拟混合集成电路是模拟电路中比较先进的生产线,全世界只有很少几家企业有这个方面的知识产权,尽管数字化是现代电子产业的一种趋势,但是,有数字产品也要有很多模拟电路来支撑。现代数字集成电路已经发展到8?、12?,线宽0.25、0.3微米。而在模拟方面最好的0.25微米。0.5已经很不错,接近最先进。手机接收和发送部分、话音处理等要转换成模拟信号处理的都有应用。
这个领域不像数字集成电路市场竞争激烈。在整个集成电路市场里,模拟电路接近30%的市场。目前控制在几家大的企业手中,但他们的垄断不像在数字集成电路领域那么强,相对市场空间大一些。
多晶硅项目正在进行进一步的技术验证,如果产品生产效率、生产成本能够和国外同行先进水平接近,那我们在人工和电力方面有成本优势,就有足够的竞争优势。在这种条件下取代韩国日本应该很有希望。如果我们在东亚、东南亚、南亚获得一定市场份额足以支撑一个中大型多晶硅生产企业。
记者:能谈一下你国内的竞争对手吗?
刘汉元:国内这个领域里面还没有形成很好的品牌,未来有很大的空间。但是,我不便评价我的对手。
记者:半导体企业对技术和管理人才的要求很高,成都似乎不具备这方面的优势。
刘汉元:北京、上海、深圳确实比成都具有更大的人才优势。但是成都在基础性人才方面并不弱,过去三线建设遗留下很多科研院所,电子科大拥有很多传液化人才。我们项目的合作伙伴24所在半导体领域技术和原理上并不落后。主要是产业化经验不足,除了大陆人才我们立足在硅谷、台湾网络人才,面向全世界。电子科大在硅谷从事IT工作的有3000多人。这是很大的资源。
我们主要在整个体系管理、产品开发、研究、设计方面不足。我们期待更多国际人才加盟。
记者:在未来的合资公司里面,你会做CEO吗?
刘汉元:我可能不会做的。
记者:在我们谈话期间,台湾的半导体公司的员工正在游行反对台湾半导体公司投资大陆,因为,台湾政府昨天有限制的允许台湾公司到大陆投资8?的半导体工厂,你怎么看这些事情?
刘汉元:我昨晚已经看到了这个信息。
台湾半导体产业、人才现在处于比较过剩的状态,加上全球整个产业的不太景气,台湾产能过剩。即使市场恢复,我认为台湾的春天已经过去了。应该说,风景这边(大陆)独好。
台湾公司不来,韩国、日本、美国等国的公司都会来。台湾早开放,抢先一步,就会早找出路,这是主要是经济上的需要,而不是统战的言辞。韩国、日本、美国的公司都没有饭吃,台湾不可能到人家那里去抢市场。到大陆来才有出路,而且相对外国公司,台湾公司在大陆有文化、语言相同的优势。
我希望、欢迎有台湾人才到我们公司来发展。
记者:你如何看待企业多元化发展?
刘汉元:我在(上个世纪)80年开始就对各种电子产品有兴趣,各种家用的电子产品我都会组装。我在鱼饲料这个领域做了20多年了,想介入新的领域。
我不赞成过分的多元化,我认为,必须在自所熟悉的行业做成领导者。但是,在保持行业领导者地位的前提下介入别的行业。
记者:通威会上市吗?
刘汉元:会的。比如某一个鱼饲料板块。今年内可能有一家公司在A股国内上市,将来也有可能其他公司在香港H股上市。
记者:美林、摩根斯坦利等投资公司都在近期先后拜访过你的公司,你们有具体的合作吗?
刘汉元:我们确实正在与他们洽谈合作,但是,在事情还没有确定之前,我不便透露。
刘汉元
年龄:38;出生地:四川眉山;教育背景:硕士(四川大学);主要公司:通威企业集团;总部所在地:四川成都;首次证券市场融资:未上市;主要行业:鱼饲料;财富:26.5亿
1983年,靠着父母卖猪的500元钱创业,刘汉元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鱼饲料生产商。他在家乡的一条运河里开始了渔业养殖,而当时四川几乎不产鱼。现在,四川的鱼类养殖业正蓬勃发展,这反映了国内鱼类消费的增长:由1980年的平均每人每年消费1公斤到现在的20公斤。通威现在也生产家畜,家禽饲料。去年集团的销售额达61亿元。刘汉元是全国政协委
去年10月26日,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公布了2001年中国大陆100首富企业家名单,集团总裁刘汉元再次上榜。
据悉,这是该杂志第三次排出每年一度的福布斯全球中国首富名单。在2000年11月8日美国《福布斯》公布的“中国大陆50名首富”名单上,刘总以拥有财富1.26亿美元(合人民币10.5亿元)位列第21;2001年《福布斯》公布的中国大陆100首富名单,刘汉元以拥有27亿元人民币财富提升到第十一位,排名跃升了十位。(特约记者 张立伟)
记者:我起初听到“饲料大王”要做半导体这样高科技产业的消息非常震惊。
刘汉元:呵呵,我个人反对人们认为只有芯片、网络等产业是高科技。我理解任何一个产业的技术前沿或者创新部分都可认为是高新技术,简单的认为某一领域是高新科技我认为不妥帖的。我不是较真,但我们整个社会都有这种趋向。
中国芯片业肯定会获得高速发展。市场潜力、人才、劳动力优势。,将会取韩国台湾代之。
记者:我国过去所有的半导体企业目前技术落后,亏损严重,这对你介入半导体业意味着什么?
刘汉元:过去,我国确实有903、909等工程,主要有华虹、华晶等企业。当年中央领导说,脱了裤子都要上”华虹项目。现在这些企业亏损严重。
尽管我们国家有很大决心,但是,这些企业是在老的机制里面运作。就象中国其他大中国营企业的存在的毛病一样。而半导体业是一个市场更加硝烟弥漫、技术更加快速变化的领域,用老机制、老观念、老水平肯定适应不了芯片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不管脱多少裤子,都会必然的落后。
由于这个行业资本与技术门槛很高,在过去10多年,中国民营企业几乎没有能力涉及。甚至都找不到合资伙伴。
5-6年前我认为,中国的半导体企业必须到一定时间后才能产生并且是在新的市场环境,即产权制度清晰、明确,由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的企业来支撑着片天地。我认为现在时机到了。
记者:你认为你有条件进入这个产业了?
刘汉元:通威关注半导体产业已经很多年了,1995年,我们就开始和德国、韩国、日本等知名企业进行了接触,并持续跟踪这个领域。有6-7年时间了。
我们有自己的进入条件:第一,不能够输血太多,原有支柱产业不能够受太大影响。第二,原则上要有足够的能力和足够大的基础支撑对这个行业的投入,并且在投入过程和投入后一段时间不能盈利的情况下不会受到影响。第三,这个行业,中国在技术、市场、在全球化背景中生产确实占有某一方面的优势,我们才能够介入。
记者:为什么选择德国的MCT作为你的合作伙伴?
刘汉元:Mct是其中的一个合作伙伴。这跟1995年我们与德国SMI谈合作有很大关系。当年,我们想收购和重组SMI,利用两国的技术、资源等优势建立跨国公司,但是,后来因为他们的原因以及中德两国的当时的政治背景,最后没有谈成。
我们这个中国民营企业想想收购和重组SMI,从事半导体这个事情在德国影响很大。很多公司来与我们谈合作。Mct是当时的一个公司。
记者:能介绍一下你的德国合作伙伴吗?
刘汉元:可以这样说,德国MCT的设备也需找市场,他们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我3-4年前到过他们的研发中心看过,硬件、软件都非常好。他们也看到了亚洲市场,尤其中国市场的潜力,他们愿意把设备与技术带到中国。他们想把产品在当地销售一部分,然后回购欧洲一部分,因为在中国生产有成本优势,这是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
记者:德国公司是以设备和技术入股未来的合资公司。可以这样理解吗?
刘汉元:有这个意义。但是除了设备和技术外,欧洲一个财团也愿意通过MCT为这个项目提供一部分资金。
记者:还有那些合作伙伴?通威在未来合资公司中的地位如何?
刘汉元:很多公司和机构想参与。起初的方案,我们想少量投入,因为有管理上的风险。其他人建议我们公司牵头,我们提供1/3或者1/2的资金,剩余的进行银行融资或者其他企业入股。如果我们相对控股,对我们意味更大的风险。但在管理上我们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我们倾向于控股50%。
记者:6英寸0.5微米模拟集成电路生产线建设项目是四川省和成都市确定的“一号工程”中的重点项目,四川省信息产业厅的介入,你认为政府会影响你的企业运行吗?
刘汉元:这个项目由政府牵头,我来做企业。(2月)27日那天,副厅长李孝昌来通威与我进行了长谈,我强调,政府主要做支持和协调工作,企业一定按市场化的机制与市场化的资本结构来做,政府可以投钱,但是不可以控股,也不能够影响企业运行。政府的想法很对,他们想培育一个好的软环境,做巢引凤。
记者:政府没有投资?
刘汉元:政府投入一小部分钱,但原则上不算股东。
记者:这个项目一共需要多少资金?
刘汉元:我们今年完成准备工作,整个项目大约需要13-15亿人民币,加上多晶硅项目,估计一共25亿元左右。
记者:能具体谈一下项目吗?
刘汉元:6英寸0.5微米国内数字模拟混合集成电路是模拟电路中比较先进的生产线,全世界只有很少几家企业有这个方面的知识产权,尽管数字化是现代电子产业的一种趋势,但是,有数字产品也要有很多模拟电路来支撑。现代数字集成电路已经发展到8?、12?,线宽0.25、0.3微米。而在模拟方面最好的0.25微米。0.5已经很不错,接近最先进。手机接收和发送部分、话音处理等要转换成模拟信号处理的都有应用。
这个领域不像数字集成电路市场竞争激烈。在整个集成电路市场里,模拟电路接近30%的市场。目前控制在几家大的企业手中,但他们的垄断不像在数字集成电路领域那么强,相对市场空间大一些。
多晶硅项目正在进行进一步的技术验证,如果产品生产效率、生产成本能够和国外同行先进水平接近,那我们在人工和电力方面有成本优势,就有足够的竞争优势。在这种条件下取代韩国日本应该很有希望。如果我们在东亚、东南亚、南亚获得一定市场份额足以支撑一个中大型多晶硅生产企业。
记者:能谈一下你国内的竞争对手吗?
刘汉元:国内这个领域里面还没有形成很好的品牌,未来有很大的空间。但是,我不便评价我的对手。
记者:半导体企业对技术和管理人才的要求很高,成都似乎不具备这方面的优势。
刘汉元:北京、上海、深圳确实比成都具有更大的人才优势。但是成都在基础性人才方面并不弱,过去三线建设遗留下很多科研院所,电子科大拥有很多传液化人才。我们项目的合作伙伴24所在半导体领域技术和原理上并不落后。主要是产业化经验不足,除了大陆人才我们立足在硅谷、台湾网络人才,面向全世界。电子科大在硅谷从事IT工作的有3000多人。这是很大的资源。
我们主要在整个体系管理、产品开发、研究、设计方面不足。我们期待更多国际人才加盟。
记者:在未来的合资公司里面,你会做CEO吗?
刘汉元:我可能不会做的。
记者:在我们谈话期间,台湾的半导体公司的员工正在游行反对台湾半导体公司投资大陆,因为,台湾政府昨天有限制的允许台湾公司到大陆投资8?的半导体工厂,你怎么看这些事情?
刘汉元:我昨晚已经看到了这个信息。
台湾半导体产业、人才现在处于比较过剩的状态,加上全球整个产业的不太景气,台湾产能过剩。即使市场恢复,我认为台湾的春天已经过去了。应该说,风景这边(大陆)独好。
台湾公司不来,韩国、日本、美国等国的公司都会来。台湾早开放,抢先一步,就会早找出路,这是主要是经济上的需要,而不是统战的言辞。韩国、日本、美国的公司都没有饭吃,台湾不可能到人家那里去抢市场。到大陆来才有出路,而且相对外国公司,台湾公司在大陆有文化、语言相同的优势。
我希望、欢迎有台湾人才到我们公司来发展。
记者:你如何看待企业多元化发展?
刘汉元:我在(上个世纪)80年开始就对各种电子产品有兴趣,各种家用的电子产品我都会组装。我在鱼饲料这个领域做了20多年了,想介入新的领域。
我不赞成过分的多元化,我认为,必须在自所熟悉的行业做成领导者。但是,在保持行业领导者地位的前提下介入别的行业。
记者:通威会上市吗?
刘汉元:会的。比如某一个鱼饲料板块。今年内可能有一家公司在A股国内上市,将来也有可能其他公司在香港H股上市。
记者:美林、摩根斯坦利等投资公司都在近期先后拜访过你的公司,你们有具体的合作吗?
刘汉元:我们确实正在与他们洽谈合作,但是,在事情还没有确定之前,我不便透露。
刘汉元
年龄:38;出生地:四川眉山;教育背景:硕士(四川大学);主要公司:通威企业集团;总部所在地:四川成都;首次证券市场融资:未上市;主要行业:鱼饲料;财富:26.5亿
1983年,靠着父母卖猪的500元钱创业,刘汉元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鱼饲料生产商。他在家乡的一条运河里开始了渔业养殖,而当时四川几乎不产鱼。现在,四川的鱼类养殖业正蓬勃发展,这反映了国内鱼类消费的增长:由1980年的平均每人每年消费1公斤到现在的20公斤。通威现在也生产家畜,家禽饲料。去年集团的销售额达61亿元。刘汉元是全国政协委
去年10月26日,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公布了2001年中国大陆100首富企业家名单,集团总裁刘汉元再次上榜。
据悉,这是该杂志第三次排出每年一度的福布斯全球中国首富名单。在2000年11月8日美国《福布斯》公布的“中国大陆50名首富”名单上,刘总以拥有财富1.26亿美元(合人民币10.5亿元)位列第21;2001年《福布斯》公布的中国大陆100首富名单,刘汉元以拥有27亿元人民币财富提升到第十一位,排名跃升了十位。(特约记者 张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