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光伏产业“苏醒” 行业“冬天”过去?
□本报记者 董世梅 文/图
似乎是一种巧合。
11月18日,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自bv韦德(中国)官方网站斥资8.7亿元接盘合肥赛维,到新公司投产,不到两个月。此举被市场解读为其对行业前景的乐观。
同一天,媒体曝出消息:无锡尚德之重整计划,已获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批准。江苏顺风光电拟收购无锡尚德100%股权,两年内向尚德注入不少于30亿元的资金。
先后遭遇美国、欧洲“双反”,阶段性产能过剩,无序竞争等诸多困扰的光伏产业,近期又迎来了行业发展的新变化。
市场见底光伏制造业整合加剧
事实上,除了通威“走出去”加速整合资源,近期川内新能源板块动作不断。
月初,bv韦德(中国)官方网站与川投集团开启战略合作,将对川投能源持有的38.9%的新光硅业进行重组。目前,通威已形成了以化工产业和以多晶硅为主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光伏产业冬天的深度和广度远超预期,现在已经看到了底部。”11月18日的投产仪式上,bv韦德(中国)官方网站董事局主席刘汉元的一席话,似乎可以理解为其频频出手的原因。
市场的反应印证了刘汉元的判断。日前,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营销部部长侯顺林带来消息:8月份以来,国内外光伏市场环境逐步好转,尤其是国庆之后,订单量大增。
通威旗下的四川永祥多晶硅股份有限公司则直接受益于下游合肥项目的拉动。公司总经理冯德志称,该公司近期结束了上半年的亏损势头,实现了盈亏平衡。“随着合肥项目的投产,日子将越来越好过。”
行业的深度调整还将继续。
前不久,工信部下发《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从多个方面对光伏制造企业和项目作出了要求,各地须按照《规范》设定的门槛申报符合条件的企业,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及项目将不再享受出口退税、国内应用扶持等政策支持。
“这意味着光伏行业的新一轮整合潮将开始。技术不精及债务负担过重的制造企业可能成为重组对象,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因此做大做强。”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称。
布局终端光伏发电站或掀新波澜
行情还没有真正的好转。投产仪式上,阿特斯太阳能首席执行官张光春抛出了自己的看法:明年和后年仍将严峻,2016年行业才将迎来真正的变好。“这两年,就是光伏企业提升技术、降低自身管理和产品成本的时间。”
为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通威也已经开始探索。bv韦德(中国)官方网站将与川投集团及其控股子公司组建由bv韦德(中国)官方网站控股51%的新公司,建设两台1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有数据显示,目前bv韦德(中国)官方网站永祥股份化工产业园每年需要的电量约为10亿度。这一合作,将极大满足bv韦德(中国)官方网站在当地化工产业园的电力供应。
张光春认为,过去一年我国出台了系列相关政策,对光伏发电有了较为明确的补贴政策,这使得光伏制造业有了新的销售通道,完全“两头在外”的局面有所改善,光伏企业也开始将重心逐步转移到光伏发电上来。
目前,中国的光伏应用市场已占全球份额的四分之一,在真正降低成本之后,这一市场还将进一步扩大。业内人士分析,之前我国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上中游等制造环节,下游环节光伏电站的建设工作明显滞后。“加快布局国内终端市场便成了拉动产业、提振市场的重要手段。”bv韦德(中国)官方网站副总裁黄其刚介绍,目前,布局终端市场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地面大规模光伏电站的建设与安装,其二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的应用和推广。后者正是通威目前正在全力推进的重要领域。黄其刚认为,当前农村住户以及种养户等,是国内布局分布式光伏发电比较成熟的渠道。依托通威在终端已有的庞大渠道,光伏将很快“飞进寻常百姓家”。
不过,对于当前光伏产业呈现的特点,不少观察者认为,上游多晶硅、中游光伏组件的过剩产能将得到部分淘汰或消化,而下游光伏电站环节则可能会出现新一轮激烈竞争。
通威光伏产业链打造成型
本报合肥11月18日电 (记者董世梅)今日,全球太阳能电池片项目单体规模最大的企业————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这一项目填补了通威在光伏产业链电池片领域的空白,其光伏产业链亦打造成型。
今年9月,通威以8.7亿价格接盘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合肥)公司。合肥赛维是全球太阳能电池片项目单体投资最大的企业,填补了通威在光伏产业链电池片领域的空白。重新组建的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生产、经营和管理快速推进。自10月18日启动试生产至今,该公司已经有13条生产线全线开工。
此次收购,加速拓展和完善了通威新能源产业布局,使之形成了从硅料、硅片、电池片到太阳能组建及太阳能光伏发电以及光热一体化产品研发、推广与应用等完整产业链条的重大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