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系列之二 财富巨鲸浮出中国海面——访谈刘汉元
一、财富
我们这些企业领导者经常也在沟通,很多人晚上想不通,冷静地想:这样辛辛苦苦地干究竟为什么,可是,早上起来一到工作场地还是拼命地去干。
记者(以下简称记):关于财富,有个一直流传的寓言。一个富翁和一个渔夫在海边晒太阳,讨论捕鱼、赚钱和晒太阳之间的关系。这个故事你听说过吗?你觉得谁有理?
刘汉元(以下简称刘):财富是人类创造的所有的东西、人类所有劳动结晶的体现,不论它是以物质形式存在,还是以货币化、证券化的形式存在,事实上都是劳动的聚结和成果的表现,从这个角度来讲,人类追求财富的多、财富的聚集和它的有效的发展,应该是永无止境的一个方向。我们提倡大家的进取心,更多是指不要小富即安,要追求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企业、一个社会所能够实现的目标的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渔夫的故事可能是个不太好的例子。不过,每个人干要有个干的样子,然后追求生活得更加美好,适度地享受,也要享受得像个样子,这确实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面临和回答的问题。惰性不少人都具备,这样,社会常常要营造一种机制,来克服大家的这种惰性。拿我们现在这种市场条件来说,市场竞争迫使你不进则退,甚至跑慢了你就退,跑快了你才能维持。就是你有去晒太阳的想法,也要被现代社会的体制和机制、竞争压力强行突破。否则的话,我们 99%的人,或许包括我,都希望更轻松一点,更安稳一点,更舒服一点。
记:当你用 500元开始创业的时候,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什么?不会是为了挣钱去海边晒太阳吧?
刘:当时四川吃鱼很困难,客观上有市场的需要。更主要的原因是,日本和德国所从事的集约化养鱼,我很好奇:为什么他们能达到那么高的产量,能提供那么多的产品?好奇心加上市场的需要,我开始技术方面的研究。
记:从什么时候开始,别人开始用富豪这个词语来定义你?那个阶段你大概有多少钱?刘:这个词语一直没有太感受到,而且我也不喜欢这个词,所以那个阶段我没有明显的感觉。但是或许不太喜欢这个词也是没有道理的。
记:但钱的多少对生活产生影响的直接感受,每个人都是有的,这方面你有没有过几个阶段性的改变?
刘:我在读书的时候, 1978年,每个月 12元的助学金,差不多是一个月吃一次肉,隔一天吃玉米,隔一天吃红薯。所以那时,钱的概念就是,我现在一个月吃一次肉,能不能在我想吃肉的时候,半个月吃一次?到一定的时候,你就觉得每一个时期有不同的追求目标,也有相应的对钱的看法,到后来,在很多情况下它就不再是一个数量的概念,而仅仅是更有意义或者说再多一点意义的问题。至于钱具体是多少,在某种意义上,更多是企业追求的目标,或者大家说的那种企业家的精神,以及他所追求的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且钱这个东西,从企业的领导者这个角度来讲,规模越小的时候,它的个体属性越大,这个钱是我的,那个钱是我的,下口袋的支票掏出来是我的,上口袋的印章掏出来还是我的,但是规模发展到一定的程度,钱的社会属性会越来越大,如果说谁拥有财富,实际上是一种责任。我们这些企业领导者经常也在沟通,很多人晚上想不通,冷静地想这样辛辛苦苦地干究竟为什么,可是,早上起来一到工作场地还是拼命地去干。这几乎是我们这批人的一个共性。
记:这次福布斯排名,bv韦德(中国)官方网站的报道里有个细节让人好奇,说你和调查员胡润吃了一顿饭,你的排名就上升了10位。你和他说了什么,这么见效?
刘:(笑)首先,用这种方式去描述不是很好。去年整个排名过程中我们一次也没有见面。今年我出国之前,在上海,他请我们吃了个便饭,而直接谈这个话题很少。他对中国这十几年发生的事情非常好奇,他认为,在这里,发生了这么大的而且是那么快的变化,他作为一个调查人员,有愿望参与进去,去弄清楚中国发生的事情。这是吃饭过程中他给我留下的大概印象。至于钱有多少,要排多少名,可以说整个过程中一句话都没有谈到。
二、事业
通威会有条件地去发展,但这中间更需要冷静。
记:你也是因为技术而创业的吧,那你觉得和中国后来那一批网络创业者王志东、丁磊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谁更容易?
刘:从本质上讲,技术创新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无论在哪一个领域,凡是对人类发展有作用的,这种技术的价值都应该用同一种标准去衡量。很长一段时间有个误区,认为一定要在 IT方面才是高新技术,从而导致一些方面的本末倒置。比如传统经济,曾经人们认为它是明日黄花,就要没落,现在回过头来,昨天的我们多么的愚昧。这是美国人在反思。为什么相信一个互联网一拉起来,全世界就在它的垄断之下呢?传统经济短兵相接国际化,都还要万吨巨轮运过去,它那个东西线连线,国家对国家,在几十毫秒、几十纳秒之间就可以连在一起,你为什么不相信、没想到它的竞争将是更加残忍呢?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讲,过去的过大的泡沫,对新经济过高的评估,实际上是现在社会发展经济生活当中的一个……这个词,我在想,不好说,因为要伤害一大批人。前几天,在上海 APEC工商峰会上,我和张朝阳聊天时还说,很多人都在想,我们辛辛苦苦干10年, 20年,你不过就干三、四年就跨越了我们 20年。他说你别笑话我了,(笑)我说不是笑话,我们真的有的时候也有一种感觉不公平的复杂心理在看待这些网络英雄。
记:是不是因为这种复杂心理,你现在也开始涉足 IT业了?
刘:没有,我是以一种冷静的心态去看。因为信息技术确实可以给传统经济插上一双新的翅膀,注入新的活力,它可以使原来的运行效率更高,信息共享方式更有效,它是传统经济的一个延续和发展,而不是取而代之的关系。在这种意义上,我不拒绝。现在市场本身有这个机会,集团在信息化上也有一定的基础,所以通威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是 IT。
记:这也就意味着通威将开始多元化发展?
刘:站在企业内部来讲多元化和站在社会的宣传媒体上来讲多元化是两个概念,前者是越实越好,后者是越虚越好——雷达我在造,飞机我在做,地球我在生产,月亮我在复制……站在企业的角度,我认为,企业很多的经验和教训证明,一个企业只有把自己擅长的东西做好,并且在行业里面,哪怕你在某个区域做到最好,而且不断地有更好的东西推出,领导这个行业的最好,你才是真正的能够在现代社会、现代全球化国际化背景下生存的企业。通用之所以能够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发生根本性的革命,就是韦尔奇上来以后,砍掉所有在相关行业居第二以后的企业,原则上只保留第一,和很有希望成为第一的产业。在当今世界现在还去追求小而全,对企业来讲,是不利的,对企业家来讲,是可悲的。通威会有条件地去发展,但这中间更需要冷静。
记:你说过“国营是等死的,民营是干死的”,这就存在一个规避风险的问题。当然,通威没死,并且越干越好,你能谈谈你在这方面的经验吗?
刘:一个问题、一个事情,哪怕没有人做过的事情,只要你真正把你脑袋里面武装起来,把它考虑透彻,弄清楚,弄明白,再去实施,你可以不会,或者说很少会失败。这句话你去推敲,非常有意思———只要你真正全力投入进去,可以没有失败。客观一点,可以很少失败。
三、个人
我们可以和世界上的任何企业家、任何企业竞争。
记:你每年都要出国一次,是为了换个角度来看自己的事业发展状况吗?
刘:竞争,要有一个全球化的观念,你只站在一个局部你就很难有这种心态。走出去,无论是看到落后的,还是进步的,对你形成一个全局的观念有非常大的帮助。另外,中国的文化背景博大精深,几千年文化沉淀了很多好东西,但是其中也有很多糟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扬弃,如何参合外来的文化,对企业的发展,企业形成真正有效的文化氛围、管理的理念,都是非常重要的。
记:这样经常地出国,和其他国家企业领导接触的机会也非常地多,你能不能客观地评价一下,你和他们相比,怎么样?
刘:这很难说——不是很难评价,而是我们用什么样的文化背景方式去评价。用中国人谦虚是美德的背景文化,要说我们还有很多差距,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去补充、去完善的,然后等等。而假如用美国人的文化背景方式来讲,我们可以非常自信地说,我们可以和世界上的任何企业家、任何企业竞争,在任何一个我们参与的领域,我们可以说绝不落后。你愿意要哪种你去取。(笑)
记:我注意到,你既是董事长,又是 CEO,这是绝大部分中国民营企业的经营模式,你没有考虑过请职业经理人来帮助你管理,而你可以用更多的精力去发展吗?
刘:应该说在考虑,而且我们在外引内培,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事实上总裁的很多职务范围内的工作,我这里已经相当一部分由副总裁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在分担,但这个职务决不只是个形式,也不能简单地割离开来就能用,需要整个队伍的成长,需要社会环境的营造。操之过急,是错误,永远不做,是错误。
记:一旦做某件事,很多人都习惯这样告诉自己: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有这个习惯吗?刘:在通威的文化里面是坚决反对这种说法和行为的。凡是人能够做好,而且应该做好的,任何人做不好,就是失败,就是无功,就是有过,没有任何责任可免。武断地讲,在公司内部,只看你的结果,过程仅供参考。没有结果,就是无效劳动。所以有时候我也让大家感觉到很残忍,但市场不相信眼泪,竞争也不相信眼泪,企业不能形成个人或团体用 100个借口和理由开脱自己失败责任的氛围。
四、家庭
她只要看到你在旁边睡着了,她就知道这个电视剧不好看了。
记:通威做了非常多的公益事业,你个人被授予了“中国慈善家”荣誉称号。是钱多了自然就会做慈善事业呢,还是某种信仰?
刘:没钱的时候慈善事业很难做,有良好的愿望但不一定力能从心。相应来讲,人有了一定的资产条件,良心良知也好,社会的荣誉感也好,支持、帮助了别人那种欣慰也好,都可以促使人们去做更多的力所能及的慈善事业。相应的,社会对这些人都会有它道义上的和其它利益上的直接或间接的回报,所以,慈善事业本身也不是白做。我们只是想,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企业家,在适度的条件下,可以多参与这种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但企业经营本身不是做慈善事业,它必须按照它的规则来办事,投入一分必须有大于一分的回报,才是企业维持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必备前提。
记:据说你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来读书,是一直有这个爱好吗?
刘:有相当多的时间用来读书,关心行业里面的动态,学习新的东西。这也是以前的习惯。我认为知识是网状的东西,各种学科之间,它是相互关联的一个大的系统,一个人只有在知识面广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地举一反三,真正合理而科学地看待和处理问题,才能够像我刚才说的,只要你真正分析清楚了,可以保证你不失败。
记:看不看小说?
刘:不太多,很少,在学校的时候就很少。但是电视剧也要经常地看一看。记:陪妻子看?看连续剧会有瘾吗?刘:当然主角是她。有时候有瘾,有时候是陪夫人打瞌睡。(大笑)这是最好的办法,她只要看到你在旁边看睡着了,她就知道这个电视剧不好看了。
记:中国的古话是“富不过三代”,你怎么看?会因此而特别计划孩子的将来吗?
刘:没有。他们仅仅是学习的条件好一点,稍微有利一点而已。至于说富不过几代,其实没有必要用这种方式去追求。儿女只要经过良好的培养,以他们拥有的社会条件,我相信在任何时候,他们都可以做好任何事情,所以,不一定我们要留个家当下来,要留一大笔财产,孩子才过得很好。企业的发展也不一定是只需要自己的儿女来驾驭,才能发展下去。
印象记
刘汉元很上镜。漂亮的双眼皮,向后梳得一丝不乱的发型,脸上看不到苦难,也没有打拼那么大份事业该留下的沧桑。我望着网上他的照片,有点惊讶:这个面部干净、神情明朗、充满浓浓书卷气的男人将是我的采访对象吗?刘汉元, 80年代初是眉山县水电局技术员,从做鱼饲料开始创业, 20年后, 37岁的他以资产 3.2亿美元名列福布斯 2001年度中国大陆富豪榜第 11位。这是我采访他的理由,走近刘汉元后,才发现,他的思想比他的财富更有价值。对每一个富豪,人们都心怀神秘和无穷的想象,特别是关于钱的挣法和用法。
那天,刘汉元很配合,搜自己的衣袋,摸出 200元现金。他看着那 200元钱,是心中无数的样子,伸手再摸,掏出 1块钱,大笑:“哈,这儿还有 1块钱!”当然,他在那一天里花出去的钱也许是上百个、上千个 201元,但对刘汉元来说,那不是钱,“只是一种支付方式,钱带得多也好,少也好,其实没有多大关系,只要用钱的时候,你有支付方式去支付就行了。”所以,刘汉元经常不带现金。他的助理对记者开玩笑说:“你应该问刘总身上有多少张卡。”那已不是我们关心的问题了。他怎么保证自己的支付方式才是正事。刘汉元怎么挣钱?他笑了,“写我们通威最难的是写报告文学,没有人们想象的大起大落,走得非常平稳。”没有传奇,并不意味着没有过人之处。我发现的是一种绝对清醒的品质。在刘汉元谈话时,你经常可以看到这一点。说到外界对通威诸如“最好”的评价时,他要加上“之一”的后缀。
显然,那不是谦虚;记者对他一段话作承上启下的一句话总结时,他决不会无意识地点头说“嗯”,他一定会听清楚后,或者表示同意,或者说:“不能简单地这样总结,必须要有前面的全面分析。”还有,他无法判断清楚的问题肯定不会随便回答。他先要求记者对问题中的词语作明确的界定,然后再答。为什么?刘汉元一句话道出天机:“任何一件事,只要你想清楚了再去做,没有不成功的。”换言之,不清楚的事,他肯定不会做,所以,十几年来,刘汉元一路顺风顺水,难怪他不那么憔悴。而且,做人他还做得轻松。爱笑,爽朗地大笑;爱电子,当年他家里的电器都是自己动手装配的,现在,依然可以和我们的摄影记者探讨数码相机的电池和芯片问题;爱女儿,只有谈起他的女儿,他才毫不保留地用大量的赞美之辞而不加“之一”。(文杰)
刘汉元简历
刘汉元,通威企业集团任董事长、总裁,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刘汉元 1981年 7月毕业于四川省水产学校, 1993年 3月~1996年 3月,四川联合大学在职研究生; 1981年 8月~1991年 12月,在眉山县水电局任技术员、助工、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1984年,发明“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1986年,创办的西南首家集约化养鱼配合饲料厂,现发展成为通威企业集团。名列“福布斯 2001年度中国大陆富豪榜”第 11位。
我们这些企业领导者经常也在沟通,很多人晚上想不通,冷静地想:这样辛辛苦苦地干究竟为什么,可是,早上起来一到工作场地还是拼命地去干。
记者(以下简称记):关于财富,有个一直流传的寓言。一个富翁和一个渔夫在海边晒太阳,讨论捕鱼、赚钱和晒太阳之间的关系。这个故事你听说过吗?你觉得谁有理?
刘汉元(以下简称刘):财富是人类创造的所有的东西、人类所有劳动结晶的体现,不论它是以物质形式存在,还是以货币化、证券化的形式存在,事实上都是劳动的聚结和成果的表现,从这个角度来讲,人类追求财富的多、财富的聚集和它的有效的发展,应该是永无止境的一个方向。我们提倡大家的进取心,更多是指不要小富即安,要追求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企业、一个社会所能够实现的目标的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渔夫的故事可能是个不太好的例子。不过,每个人干要有个干的样子,然后追求生活得更加美好,适度地享受,也要享受得像个样子,这确实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面临和回答的问题。惰性不少人都具备,这样,社会常常要营造一种机制,来克服大家的这种惰性。拿我们现在这种市场条件来说,市场竞争迫使你不进则退,甚至跑慢了你就退,跑快了你才能维持。就是你有去晒太阳的想法,也要被现代社会的体制和机制、竞争压力强行突破。否则的话,我们 99%的人,或许包括我,都希望更轻松一点,更安稳一点,更舒服一点。
记:当你用 500元开始创业的时候,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什么?不会是为了挣钱去海边晒太阳吧?
刘:当时四川吃鱼很困难,客观上有市场的需要。更主要的原因是,日本和德国所从事的集约化养鱼,我很好奇:为什么他们能达到那么高的产量,能提供那么多的产品?好奇心加上市场的需要,我开始技术方面的研究。
记:从什么时候开始,别人开始用富豪这个词语来定义你?那个阶段你大概有多少钱?刘:这个词语一直没有太感受到,而且我也不喜欢这个词,所以那个阶段我没有明显的感觉。但是或许不太喜欢这个词也是没有道理的。
记:但钱的多少对生活产生影响的直接感受,每个人都是有的,这方面你有没有过几个阶段性的改变?
刘:我在读书的时候, 1978年,每个月 12元的助学金,差不多是一个月吃一次肉,隔一天吃玉米,隔一天吃红薯。所以那时,钱的概念就是,我现在一个月吃一次肉,能不能在我想吃肉的时候,半个月吃一次?到一定的时候,你就觉得每一个时期有不同的追求目标,也有相应的对钱的看法,到后来,在很多情况下它就不再是一个数量的概念,而仅仅是更有意义或者说再多一点意义的问题。至于钱具体是多少,在某种意义上,更多是企业追求的目标,或者大家说的那种企业家的精神,以及他所追求的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且钱这个东西,从企业的领导者这个角度来讲,规模越小的时候,它的个体属性越大,这个钱是我的,那个钱是我的,下口袋的支票掏出来是我的,上口袋的印章掏出来还是我的,但是规模发展到一定的程度,钱的社会属性会越来越大,如果说谁拥有财富,实际上是一种责任。我们这些企业领导者经常也在沟通,很多人晚上想不通,冷静地想这样辛辛苦苦地干究竟为什么,可是,早上起来一到工作场地还是拼命地去干。这几乎是我们这批人的一个共性。
记:这次福布斯排名,bv韦德(中国)官方网站的报道里有个细节让人好奇,说你和调查员胡润吃了一顿饭,你的排名就上升了10位。你和他说了什么,这么见效?
刘:(笑)首先,用这种方式去描述不是很好。去年整个排名过程中我们一次也没有见面。今年我出国之前,在上海,他请我们吃了个便饭,而直接谈这个话题很少。他对中国这十几年发生的事情非常好奇,他认为,在这里,发生了这么大的而且是那么快的变化,他作为一个调查人员,有愿望参与进去,去弄清楚中国发生的事情。这是吃饭过程中他给我留下的大概印象。至于钱有多少,要排多少名,可以说整个过程中一句话都没有谈到。
二、事业
通威会有条件地去发展,但这中间更需要冷静。
记:你也是因为技术而创业的吧,那你觉得和中国后来那一批网络创业者王志东、丁磊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谁更容易?
刘:从本质上讲,技术创新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无论在哪一个领域,凡是对人类发展有作用的,这种技术的价值都应该用同一种标准去衡量。很长一段时间有个误区,认为一定要在 IT方面才是高新技术,从而导致一些方面的本末倒置。比如传统经济,曾经人们认为它是明日黄花,就要没落,现在回过头来,昨天的我们多么的愚昧。这是美国人在反思。为什么相信一个互联网一拉起来,全世界就在它的垄断之下呢?传统经济短兵相接国际化,都还要万吨巨轮运过去,它那个东西线连线,国家对国家,在几十毫秒、几十纳秒之间就可以连在一起,你为什么不相信、没想到它的竞争将是更加残忍呢?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讲,过去的过大的泡沫,对新经济过高的评估,实际上是现在社会发展经济生活当中的一个……这个词,我在想,不好说,因为要伤害一大批人。前几天,在上海 APEC工商峰会上,我和张朝阳聊天时还说,很多人都在想,我们辛辛苦苦干10年, 20年,你不过就干三、四年就跨越了我们 20年。他说你别笑话我了,(笑)我说不是笑话,我们真的有的时候也有一种感觉不公平的复杂心理在看待这些网络英雄。
记:是不是因为这种复杂心理,你现在也开始涉足 IT业了?
刘:没有,我是以一种冷静的心态去看。因为信息技术确实可以给传统经济插上一双新的翅膀,注入新的活力,它可以使原来的运行效率更高,信息共享方式更有效,它是传统经济的一个延续和发展,而不是取而代之的关系。在这种意义上,我不拒绝。现在市场本身有这个机会,集团在信息化上也有一定的基础,所以通威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是 IT。
记:这也就意味着通威将开始多元化发展?
刘:站在企业内部来讲多元化和站在社会的宣传媒体上来讲多元化是两个概念,前者是越实越好,后者是越虚越好——雷达我在造,飞机我在做,地球我在生产,月亮我在复制……站在企业的角度,我认为,企业很多的经验和教训证明,一个企业只有把自己擅长的东西做好,并且在行业里面,哪怕你在某个区域做到最好,而且不断地有更好的东西推出,领导这个行业的最好,你才是真正的能够在现代社会、现代全球化国际化背景下生存的企业。通用之所以能够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发生根本性的革命,就是韦尔奇上来以后,砍掉所有在相关行业居第二以后的企业,原则上只保留第一,和很有希望成为第一的产业。在当今世界现在还去追求小而全,对企业来讲,是不利的,对企业家来讲,是可悲的。通威会有条件地去发展,但这中间更需要冷静。
记:你说过“国营是等死的,民营是干死的”,这就存在一个规避风险的问题。当然,通威没死,并且越干越好,你能谈谈你在这方面的经验吗?
刘:一个问题、一个事情,哪怕没有人做过的事情,只要你真正把你脑袋里面武装起来,把它考虑透彻,弄清楚,弄明白,再去实施,你可以不会,或者说很少会失败。这句话你去推敲,非常有意思———只要你真正全力投入进去,可以没有失败。客观一点,可以很少失败。
三、个人
我们可以和世界上的任何企业家、任何企业竞争。
记:你每年都要出国一次,是为了换个角度来看自己的事业发展状况吗?
刘:竞争,要有一个全球化的观念,你只站在一个局部你就很难有这种心态。走出去,无论是看到落后的,还是进步的,对你形成一个全局的观念有非常大的帮助。另外,中国的文化背景博大精深,几千年文化沉淀了很多好东西,但是其中也有很多糟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扬弃,如何参合外来的文化,对企业的发展,企业形成真正有效的文化氛围、管理的理念,都是非常重要的。
记:这样经常地出国,和其他国家企业领导接触的机会也非常地多,你能不能客观地评价一下,你和他们相比,怎么样?
刘:这很难说——不是很难评价,而是我们用什么样的文化背景方式去评价。用中国人谦虚是美德的背景文化,要说我们还有很多差距,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去补充、去完善的,然后等等。而假如用美国人的文化背景方式来讲,我们可以非常自信地说,我们可以和世界上的任何企业家、任何企业竞争,在任何一个我们参与的领域,我们可以说绝不落后。你愿意要哪种你去取。(笑)
记:我注意到,你既是董事长,又是 CEO,这是绝大部分中国民营企业的经营模式,你没有考虑过请职业经理人来帮助你管理,而你可以用更多的精力去发展吗?
刘:应该说在考虑,而且我们在外引内培,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事实上总裁的很多职务范围内的工作,我这里已经相当一部分由副总裁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在分担,但这个职务决不只是个形式,也不能简单地割离开来就能用,需要整个队伍的成长,需要社会环境的营造。操之过急,是错误,永远不做,是错误。
记:一旦做某件事,很多人都习惯这样告诉自己: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有这个习惯吗?刘:在通威的文化里面是坚决反对这种说法和行为的。凡是人能够做好,而且应该做好的,任何人做不好,就是失败,就是无功,就是有过,没有任何责任可免。武断地讲,在公司内部,只看你的结果,过程仅供参考。没有结果,就是无效劳动。所以有时候我也让大家感觉到很残忍,但市场不相信眼泪,竞争也不相信眼泪,企业不能形成个人或团体用 100个借口和理由开脱自己失败责任的氛围。
四、家庭
她只要看到你在旁边睡着了,她就知道这个电视剧不好看了。
记:通威做了非常多的公益事业,你个人被授予了“中国慈善家”荣誉称号。是钱多了自然就会做慈善事业呢,还是某种信仰?
刘:没钱的时候慈善事业很难做,有良好的愿望但不一定力能从心。相应来讲,人有了一定的资产条件,良心良知也好,社会的荣誉感也好,支持、帮助了别人那种欣慰也好,都可以促使人们去做更多的力所能及的慈善事业。相应的,社会对这些人都会有它道义上的和其它利益上的直接或间接的回报,所以,慈善事业本身也不是白做。我们只是想,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企业家,在适度的条件下,可以多参与这种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但企业经营本身不是做慈善事业,它必须按照它的规则来办事,投入一分必须有大于一分的回报,才是企业维持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必备前提。
记:据说你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来读书,是一直有这个爱好吗?
刘:有相当多的时间用来读书,关心行业里面的动态,学习新的东西。这也是以前的习惯。我认为知识是网状的东西,各种学科之间,它是相互关联的一个大的系统,一个人只有在知识面广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地举一反三,真正合理而科学地看待和处理问题,才能够像我刚才说的,只要你真正分析清楚了,可以保证你不失败。
记:看不看小说?
刘:不太多,很少,在学校的时候就很少。但是电视剧也要经常地看一看。记:陪妻子看?看连续剧会有瘾吗?刘:当然主角是她。有时候有瘾,有时候是陪夫人打瞌睡。(大笑)这是最好的办法,她只要看到你在旁边看睡着了,她就知道这个电视剧不好看了。
记:中国的古话是“富不过三代”,你怎么看?会因此而特别计划孩子的将来吗?
刘:没有。他们仅仅是学习的条件好一点,稍微有利一点而已。至于说富不过几代,其实没有必要用这种方式去追求。儿女只要经过良好的培养,以他们拥有的社会条件,我相信在任何时候,他们都可以做好任何事情,所以,不一定我们要留个家当下来,要留一大笔财产,孩子才过得很好。企业的发展也不一定是只需要自己的儿女来驾驭,才能发展下去。
印象记
刘汉元很上镜。漂亮的双眼皮,向后梳得一丝不乱的发型,脸上看不到苦难,也没有打拼那么大份事业该留下的沧桑。我望着网上他的照片,有点惊讶:这个面部干净、神情明朗、充满浓浓书卷气的男人将是我的采访对象吗?刘汉元, 80年代初是眉山县水电局技术员,从做鱼饲料开始创业, 20年后, 37岁的他以资产 3.2亿美元名列福布斯 2001年度中国大陆富豪榜第 11位。这是我采访他的理由,走近刘汉元后,才发现,他的思想比他的财富更有价值。对每一个富豪,人们都心怀神秘和无穷的想象,特别是关于钱的挣法和用法。
那天,刘汉元很配合,搜自己的衣袋,摸出 200元现金。他看着那 200元钱,是心中无数的样子,伸手再摸,掏出 1块钱,大笑:“哈,这儿还有 1块钱!”当然,他在那一天里花出去的钱也许是上百个、上千个 201元,但对刘汉元来说,那不是钱,“只是一种支付方式,钱带得多也好,少也好,其实没有多大关系,只要用钱的时候,你有支付方式去支付就行了。”所以,刘汉元经常不带现金。他的助理对记者开玩笑说:“你应该问刘总身上有多少张卡。”那已不是我们关心的问题了。他怎么保证自己的支付方式才是正事。刘汉元怎么挣钱?他笑了,“写我们通威最难的是写报告文学,没有人们想象的大起大落,走得非常平稳。”没有传奇,并不意味着没有过人之处。我发现的是一种绝对清醒的品质。在刘汉元谈话时,你经常可以看到这一点。说到外界对通威诸如“最好”的评价时,他要加上“之一”的后缀。
显然,那不是谦虚;记者对他一段话作承上启下的一句话总结时,他决不会无意识地点头说“嗯”,他一定会听清楚后,或者表示同意,或者说:“不能简单地这样总结,必须要有前面的全面分析。”还有,他无法判断清楚的问题肯定不会随便回答。他先要求记者对问题中的词语作明确的界定,然后再答。为什么?刘汉元一句话道出天机:“任何一件事,只要你想清楚了再去做,没有不成功的。”换言之,不清楚的事,他肯定不会做,所以,十几年来,刘汉元一路顺风顺水,难怪他不那么憔悴。而且,做人他还做得轻松。爱笑,爽朗地大笑;爱电子,当年他家里的电器都是自己动手装配的,现在,依然可以和我们的摄影记者探讨数码相机的电池和芯片问题;爱女儿,只有谈起他的女儿,他才毫不保留地用大量的赞美之辞而不加“之一”。(文杰)
刘汉元简历
刘汉元,通威企业集团任董事长、总裁,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刘汉元 1981年 7月毕业于四川省水产学校, 1993年 3月~1996年 3月,四川联合大学在职研究生; 1981年 8月~1991年 12月,在眉山县水电局任技术员、助工、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1984年,发明“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1986年,创办的西南首家集约化养鱼配合饲料厂,现发展成为通威企业集团。名列“福布斯 2001年度中国大陆富豪榜”第 1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