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启示录:中国光伏产业正在走入“聚沙成塔”时代
来源:锦缎
记者:李智勇
以史为鉴,人类社会每次能源变革,都有大公司群体性的崛起。它们率时代之先,以长期的战略定力和远大的企业愿景为指引,最终成为全球产业经济的中流砥柱。
百年之中历次产业变革中,从洛克菲勒到特斯拉,我们曾有诸多他山之石以远眺观摩。这一次,站在新一轮变革的初期阶段,我们这代人最大的幸运在于,无论是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还是光伏产业龙头通威股份与隆基绿能们,它们都诞生在我们自己的国度,与我们未来一个长周期的财富进程休戚相关。
作为投资者,与新能源共同成长,破译时代财富密码,需要深入捕获产业领导者们的内核基因,这是理解并参与碳中和百年变局的不二法门。
以此立意出发,本文将以中国新能源领域“反脆弱性”最强的公司——有着40年发展历史的通威为研究标的,尝试复盘并预见中国光伏产业的过往历史与未来演进的核心逻辑。
1、“通威经验”的三重启示
众所周知,通威以农业起家,经过四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新能源、农业双轮驱动的复合型新能源公司。
改革开放40余年中,不少企业都曾风靡一时,但最后却黯然退场。为什么通威从农业跨界到光伏,能够持续做大做强,甚至拿到多晶硅和电池片两个细分领域的第一?这当中至少有三点启示值得我们反复咀嚼。
做大之前先做强
复盘这家光伏龙头的跨界成长之路,第一个重要启示在于:做大之前须先做强,这是支撑公司长周期发展的前提。
光伏产业链分为多晶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和电站五大主要环节,通威的破局之路,是建立在所拥有的资源禀赋之上,介入产业链最擅长的环节,直至在这些环节做出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之后,再将能力触角自然延伸。
以高纯晶硅为例,通威当年最初投产的一期产能不过1000吨而已,而目前通威高纯晶硅产能已达18万吨/年。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做强之后再做大的经典案例。
2008年至今,永祥已经过多次技改升级,生产成本从每吨100万元,降到50万元、30万元,目前已控制在3万~4万元/吨(剔除工业硅市场价格因素影响,以不变价计算);产品纯度从6个9、7个9,逐步提升到11个9,部分达到电子级多晶硅质量标准,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全球领先。
永祥股份精馏塔装置
当在技术上打好基础后,通威的产能扩张自然可以相互形成飞轮效应。
以产业规律为第一性
光伏行业的空间足够大,但竞争也异常激烈。由于多晶硅投产时间远长于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具有更明显的周期性,所以扩产时机尤为关键。
但有很多企业,抵挡不住短期诱惑,在多晶硅盈利高位时贸然进入,导致15-18个月建设期结束后遭遇行业阶段性产能过剩,往往死伤一片。
经过数轮周期的大浪淘沙后,事实证明,只有理性与果敢兼具的企业会选择在周期低点扩产,在周期高点壮大自己。例如在2018-2020年多晶硅料盈利相对底部时启动扩产的通威和大全。
勇者不惧,再进一步。根据通威最新产能规划,预计到2023年底,通威高纯晶硅产能将达35万吨,太阳能电池业务将形成超过102GW产能。
通威太阳能智能制造生产线
坚守长期主义的战略定力
从农业跨界到光伏,通威凭借长期主义的战略定力,屡次熨平了周期巨幅波动的挑战。
通威刚踏入光伏行业就遭遇了两次行业危机。
第一次是在进入光伏行业后不久的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全球光伏组件需求量大幅降低,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光伏行业被打入低谷,包括通威旗下永祥股份在内很多中国光伏企业遭遇亏损的困境。
作为行业新兵的通威并未认赔离场。2009年开始,国家发布多项政策轮番刺激光伏产业,光伏企业得以快速恢复元气。在2010-2012年间,光伏产品订单开始猛增,带动光伏产业翻倍式增长。
2012年,美国和欧洲对国内光伏企业启动“双反”,直接导致全行业的雪崩,光伏组件价格直线下跌,国内多家光伏企业遭遇破产门。
这一年,光伏界内人心惶惶。而已经历过一轮牛熊的通威,已具备深刻产业认识,在战略定力支撑下,锚定产业出清低点,选择了逆势扩张。
2013年,通威收购合肥赛维工厂,布局太阳能电池片业务,并最终成就了多晶硅、电池片全球双龙头的地位。
2、聚沙成塔——下一个四十年
从硅料业务起步,先做强再做大,这是一个“点石成金”的过程。种种迹象显示,“点石成金”之后的通威,面向下一个四十年,将是一个“聚沙成塔”的新周期。
业务上——从产业链内部龙头,到赋能全社会新能源生态繁荣
首先,通威在光伏行业的龙头地位已很难动摇。
多晶硅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和产能壁垒,而行业龙头公司为了达到更优的成本控制,仍在不断提升单位装置产能,使得后来者很难追赶现有龙头企业。
在电池片环节,通威凭借自供优势,能有效保证电池片产能利用率,保证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在核心领域做大做强后,这种技术与规模比较优势,将转化为赋能全社会新能源生态繁荣的关键力量——目前,通威已经形成上游多晶硅、中游电池片、下游“渔光一体”三驾马车齐驱的局面,利益覆盖已从供给侧延展至需求侧。
通威龙袍“渔光一体”基地
这些基本事实预示着,随着通威核心技术能力触角的不断延伸,它正在演化成为推动各种“新能源+”商业模式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广泛落地与持续繁荣的国家基石型新能源巨头。
产业合作上——打造命运共同体
在做大做强的同时,通威一直不忘与上下游伙伴协同发展,采取“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高度利益一体化策略,实现有所差异、有所错位的竞争和产业分工。
如此一来,不仅能发挥更多的协同效应,减少无序竞争,还能凝聚起更多产业环节,共同将行业做大做强,让光伏平价早一天到来。
截止目前,隆基绿能已持有永祥乐山新能源一期和二期项目15%的股权、通威保山一期高纯晶硅项目49%的股权;天合光能已参股通威包头二期高纯晶硅项目35%股权;京运通和晶科能源已分别参股永祥乐山三期12万吨多晶硅项目34%和15%股权。
永祥新能源一期、二期花园式工厂
我们时常惊叹光伏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的速度,其实这正是产业链参与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刘汉元将企业命名为“通威”,寓意“通力合作,威力无穷”,也隐含这层意思。
社会责任上——坚持双绿色发展
按照通威的战略定位,企业愿景为“打造世界级健康安全食品供应商和世界级清洁能源运营商”。显而易见,这两大主业都明显担负着社会责任。
过去在农业领域,通威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直接、间接带动中国3000多万农民养殖鱼畜禽类增收致富;如今“渔光一体”模式在产业高效协同的同时,因地制宜地搭载旅游产业,促进乡村振兴。
在绿色农业和绿色能源双轮驱动下,通威正为“双碳”目标的达成,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3、结语: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成长将是通威未来的关键词。
首先,在碳中和的世纪大背景下,光伏行业巨大的成长性已成为共识。其次,从企业来看,通过解读通威4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重构了其战略纵深:做强做大、勇抓机遇、执着坚守。
重现历史和正确归因后,我们对于未来的展望则将更加清晰,经过四十年的历史沉淀后,不惑之年的通威更加成熟,势必在下一个四十年更上层楼,将自己的事业和成长轨迹牢牢嵌入社会最大的需求之中。
对通威成长的信心来自哪儿?我们认为:对于行业理解,其有智;对于产业发展,其有仁;对于战略坚守,其有勇。正如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