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光伏行业十载有余,他积累了丰富有效的行业经验,见证了光伏行业的浮沉变化。近年来,光伏行业设备、产品快速更新迭代,2019年他毅然选择离开舒适区,加入光伏龙头企业——通威太阳能,先后担任丝网资深主管、AGV主管、西区经理、东区经理,他就是通威太阳能眉山基地电池一厂设备部经理王亚楠。在这里,他看到了一群不一样的通威人,感受到通威精益求精的管理模式和浓厚馥郁的通威文化。
初入通威,他既忐忑又欣喜。忐忑的是在新公司将面临全新的挑战,欣喜的是他终于见识到了所谓的“别人家的公司”!随着眉山基地210车间的拔地而起,他见证了何为“通威速度”,何为“通威精神”。在通威,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一个个指标的达成刷新了他的认知,颠覆了他的想象。在这里,每一位通威人都斗志昂扬、奋斗不止,他深受鼓舞。“每天进步1%,第365天则为第一天的38倍。每天退步1%,第365天则为第一天的0.025倍。”他将bv韦德(中国)官方网站董事局刘汉元主席的管理理念牢记于心,并付诸实践,以空杯心态不断学习,勇于创新,事事争创一流,勇当模范表率。
重重挑战面前逆流而上
新基地的建立,必然面临着巨大挑战。眉山基地第一个210电池车间的打造,一切都是全新的尝试,行业内没有案例无从参照,没有经验无从借鉴。一方面,在技术设备上有高频、卡点烧焦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另一方面,新基地基础设施落后,给当时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多挑战。临近项目建设,怎料新冠疫情又席卷而来,成为新基地建设的“拦路虎”,增大了项目建设的难度。
当一个个挑战接踵而至,王亚楠处乱不惊,他带领设备部成员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敢想敢做,面对挑战迎难而上,在国内首次将所有生产设备进行国产化改造升级,不仅为公司降本增效,而且在技术上取得了全新突破。“细节决定成败”,他深知任何一个设计偏差、任何一次失误都会导致项目的巨大损失和延误。建厂初期,他不断地和厂家探讨、交流技术方案和细节,并到各个厂区去实际调研各个机台的使用情况、机台的细节改善进展及电池片的流转状况,每天披星戴月,经常加班到凌晨才走出车间。
艰苦条件下的执着坚守
不畏艰难,坚毅执着。王亚楠第一次到眉山基地时还是一片荒芜,那时车间刚刚搭起钢结构。2020年4月份正式入驻时,食堂还没有建起来,加上疫情期间周围没有饭店开门,他和部门30多名员工吃了将近2个月的盒饭,毫无怨言。车间装机定位需要在地面上画出机台位置,刚开始画线的时候,车间内线路极不稳定,经常跳电,于是他就打着手电筒继续画线。微弱的光亮下,每一笔一画都承载着他的付出和心血。建厂初期,为了保障项目进度和良率提升,他带领部门员工经常加班到深夜。有一次停电后复机时,机台问题和故障非常多,他就带领部门工程师一一排查,忙到凌晨,直到看着设备正常运转起来,才放心下班。
2020年4月6日,设备正式进厂,当时路面还未硬化,一下雨就是一片泥泞,给设备进厂造成了巨大困扰。疫情影响下,每一次外地车辆进场都要经历层层检查、测温。尤其是来自武汉的设备进厂更是需要在厂门口进行消毒后,才可由叉车将设备载入公司。这在当时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但是为了尽量规避安全隐患,他和团队成员任劳任怨,经常加班熬夜卸设备到凌晨两三点。无论条件有多艰难,他都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保质保量及时完成每一项工作,带领团队一起攻坚克难。
时刻备战的主人翁意识
设备是生产的基础与保障,设备的状态对于生产至关重要。王亚楠表示作为一名设备人应时刻关注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提前解决设备隐患,系统性的安排计划停机,避免突发性系统停机和事故的发生。眉山基地电池一厂东区开线时,连续5天频频出现皮带印问题,导致无法开线。他带领团队枕戈待旦,一有问题立马想办法,通过各种尝试、不断验证,很快把问题控制下来。事后便带领团队复盘总结,认真思考与分析问题爆发的原因所在。经过一周的总结和梳理、优化复机流程等终于把皮带印控制在了0.01%以下。
在王亚楠看来,心系一处,无事不成。“我们每个人就像一部机器中的小齿轮,努力做好工作中的每件事情,就像齿轮的精密啮合传动,才能保证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 正是因为他拥有虚怀若谷的空杯心态,拥有大胆尝试的创新精神,拥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才能始终坚持以高标准、严要求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带领团队完成一次又一次验证、试错、革新与突破,才能带领电池一厂设备部完成了50多个技术创新、40多个专利申请和310多次设备改造,荣获“最佳知识产权保护部门”称号。
享受奋斗、拥抱危机、防危重安,作为一名扎根光伏行业11年的光伏人,王亚楠谨记公司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时刻秉承危机文化理念,用心工作、用智慧工作、用只争朝夕的精神工作;在工作将通威人的工匠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身作则,争做先锋、勇当表率,为实现心中的“光伏梦想”而不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