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香港商报 | 劉漢元:用五到十年時間 打一場空氣環境生態脫貧攻堅戰

2018年03月13日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报报道


在舉世矚目的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前夕,3月4日下午,新當選的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在北京就他所關心、關注的問題接受了境內外媒體的集中采訪。

據記者了解,劉漢元主席在圓滿完成二十年全國政協委員履職生涯後,將首次以全國人大代表身份參加全國兩會,並將繼續恪盡代表職守、認真履行職責,積極建言獻策,參與國是,反映社情民意。

讓全體國民從空氣、環境和生態貧困中徹底脫貧

劉漢元代表告訴記者,針對當前我國空氣環境生態“脫貧”,降低企業“五險一金”繳費比例,提高光伏扶貧質量等方面的問題,他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和仔細調研,此次全國“兩會”將以人大議案的形式提出自己的建議。

劉漢元代表說,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大力推進綠色、低碳和循環发展。伴隨我國經濟发展不斷加快,國內霧霾和生態環境壓力越來越大,廣大人民群眾已把呼吸到一口新鮮干淨的空氣作為一種奢侈,這事實上已成為與當年吃不飽穿不暖同樣嚴峻的問題。以光伏、風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產業作為我國在全球最具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改善國人呼吸和空氣質量的最核心產業,是與我國扶貧攻堅事業同等重要的基礎產業,我國完全可以发揮國家政治體制優勢,全力支持促進光伏、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產業持續健康发展,用五到十年時間集中力量再打一場扶貧攻堅戰,讓全體國民從空氣、環境和生態貧困中徹底脫貧!

劉漢元代表說,改革開放至今已整整四十年,在中國共產党的領導下,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发展成就,國內生產總值穩居全球第二,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全球話語權大幅提升,高鐵、光伏、航天、超級計算機等產業已成為了享譽全球的亮麗名片,中國逐漸從制造業大國轉變為制造業強國,從世界工廠轉變為世界研发基地,從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智造,人民物質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改善和提高,實現了由貧窮到溫飽再到整體小康的跨越式轉變。到2020年,我國最後7000萬貧困人口也將全部脫貧,從而在我國徹底消除貧困,這將是人類历史上從未有過的巨大功績。

“與此同時,伴隨我國經濟飛速发展,盡管國家近年來舉國之力加大環境治理,一些地區也有了明顯改善,如京津唐地區去冬到今春空氣質量就有了大幅改觀,但國內生態環境總體上仍面臨巨大壓力,長時間、大面積的霧霾天氣依然困擾著我國大部分省市,人民群眾無不渴望著能時時呼吸到新鮮干淨的空氣,仍期望著時時看到青山綠水藍天白云。”劉漢元代表告訴記者,以此角度看,這已成為了與當年廣大人民群眾吃不飽、穿不暖同樣嚴峻的問題,甚至衍生出了我國另一種意義上更殘酷的貧困,那就是“空氣貧困”、“環境貧困”和“生態貧困”。因此,為更有力保障全體國民的健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協調发展,我國上下迫切需要且完全有能力像今日的扶貧攻堅那樣,充分发揮政治和體制優勢,用5-10年時間再一次實現空氣、環境和生態的徹底“脫貧”。

兩大問題成為阻礙光伏產業長期健康发展的攔路虎

劉漢元代表告訴記者,在這場“空氣、環境和生態脫貧”的攻堅戰中,发展以光伏、風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正是贏得戰役的主力軍。以光伏為例,作為目前人類可使用的能源中一次轉化效率最高,並且使用最簡單、最可靠、最經濟的可再生能源,光伏具備十分獨特的優勢,是當前及未來新能源发展的主要選擇。近十年來,中國光伏產業實現了從一路追趕、齊頭並進到全面超越的華麗轉身,在技術、規模、成本上已全球領先,可以說中國已經牢牢執住全球光伏產業发展的牛耳,形成了與中國高鐵同樣強大的全球影響力,中國光伏產業已成為了全球最具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了改變全人類生活與发展方式的重大產業,成為了改善中國人呼吸和空氣最核心的基礎產業,是與我國扶貧攻堅事業同等重要的產業,更是人類五千年发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要產業。

“但是,近年來,在光伏產業向縱深推進的過程中,一些問題也成為了阻礙產業長期、健康发展的攔路虎。”劉漢元代表話鋒一轉:首先稅費負擔是制約光伏產業健康发展的頭號攔路虎。當前,我國光伏產業從上遊的多晶矽等原材料,到中遊電池片、組件等一系列元器件的生產,再到下遊的光伏发電,都被全額征收各種稅費,主要包括:25%的企業所得稅、17%的增值稅及其附加,還有海域使用費、土地使用稅、印花稅、房產稅等超過20種其他稅費,就連國家補貼的发電收入都還要全部繳納增值稅及附加和企業所得稅。如再考慮社保因素,稅費將更加驚人。根據光伏发電項目數據平均測算,企業實際繳納的度電增值稅達到1毛到1毛5分。企業獲得貸款後,利息要被全額計收增值稅且不能抵扣,但銷售收入卻要按照17%稅率計算增值稅,作為成本很大佔比的利息完全不能抵扣增值稅,進一步加重了企業稅費負擔。僅從光伏发電端看,每度電的稅費已經達到1毛7分到2毛3分。事實上,各類稅費成本居高不下已成為了影響光伏產業健康发展,影響其比較優勢形成,導致光伏发電需要補貼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劉漢元代表告訴記者,另外一方面就是指標管控思路與市場化交易機制和規律相悖。當前通過指標控制光伏发電規模的管制思路,既不符合也不利于市場化條件下產業的健康发展。但目前也有觀點提出希望將分布式光伏一並納入指標管控范圍。事實上,在過去五到十年,得益于中國光伏應用的蓬勃发展,產業鏈上中遊新增產能不斷增加和更替,有效带動了技術不斷革新和改進,設備不斷迭代升級,促使成本大幅降低,使得中國光伏產業贏得了全球发展先機及絕對的規模和成本優勢,讓歐美日韓等國在中國產業的巨大壓力下,幾乎失去了新舊更替、技術迭代的條件,被中國遠遠甩在身後。因此,產業適度規模化发展,促使設備、技術的不斷更新,是光伏成本不斷降低的關鍵因素,無論集中式還是分布式都應在條件具備時停止指標管理,倘若一味用指標壓制发展規模,成本下降速度將大大減緩。

劉漢元代表說,近十年來,光伏发電成本已下降了90%,全面實現平價上網的曙光已經出現,補貼並不會無限擴大。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表示,力爭在2020年實現光伏发電用電側平價上網並盡早實現发電側平價上網;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報告顯示,我國光伏发電更大規模應用後,在2020年前後即可實現平價上網、不再需要補貼,此前已建成項目的補貼將在2022年至2025年間達到峰值,補貼金額在1000-1750億元之間。據統計,從2008年到2017年,國家共計為煤電脫硫脫硝補貼了超過1萬億元,平均每年的補貼都在1000億元左右。為了從根本上破解我國霧霾問題,兌現習近平總書記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作出的莊嚴承諾,實現我國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保障光伏產業的持續健康发展顯得尤為重要,國家完全有理由、有必要、也有能力支撐產業发展過程中所需的這部分補貼。

為此,針對上述問題,劉漢元代表告訴記者,此次全國“兩會”上,他將向大會提交“讓光伏產業在市場化機制下发展,摒棄用指標壓制发展規模的管理思路”、“全面清理並減免光伏行業的相關稅費”和“通過市場化機制或者政策性措施解決補貼資金問題”等三條建議。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