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能源转型一路小跑: 光伏引领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期待政策与市场形成合力

2018年02月21日 作者:中国环境报

“2018绿色能源发展论坛”于近日召开,论坛指出,绿色能源“曲折式前进”,如今迎来“全民光伏”时代,成功突破了“两头在外”的瓶颈,而这正是国家的绿色发展战略让绿色能源企业获得了发展契机。权威数据显示,中国目前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国,同时也是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成为推动全球绿色能源发展的最重要力量之一。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2016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不包括水电)同比增长14.1%,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美国能源经济和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的研究报告则显示,2017年中国参与和并购的大型国际清洁能源项目总金额已达到440亿美元。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保护总监Deon Nel在论坛上表示,目前全球已进入一个新的清洁能源发展阶段,而中国经验证明了实现绿色能源转型是完全可能的。“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过去几年里,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和投资额都居世界首位,而且中国的煤炭消费已经连续三年下降。”Deon Nel 认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方面成绩斐然。 

国际能源署中国合作部主任涂建军称,自2011年开始,全球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容量已连续6年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其中2016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新增装机量达到165GW,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未来5年预计新增装机量1000GW。“我们认为2018年的明星国家仍会是中国,因为中国引领了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尤其是在光伏行业,中国占据了全球大约一半的新增装机量。”涂建军说。 

“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未来的发展中,风电、光伏是领军力量。”涂建军认为,根据国际能源署对2020年全球市场的预测,光伏会成为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的全球引领者,超过任何其他能源。国家能源局2016年出台的《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光伏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技术进步显著,光伏制造和应用规模均居世界前列,而“十三五”将是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基本任务是产业升级、降低成本、扩大应用,实现不依赖国家补贴的市场化自我持续发展,成为实现2020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和20%目标的重要力量。 

从政策层面,国家推出了“领跑者计划”,力促光伏技术升级,与此同时,还积极推进光伏扶贫,实现企业、乡村、农方三方共赢。“2016年,中国贡献了全球15%的GDP,却消耗了全球23%的能源,能耗仍然偏高。”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在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能源转型首先要强调“节能提效”,这是能源战略之首。 

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表示,在中国能源整个产业链、供应链、消费链上,不能一味依靠行政手段,“不能简单地靠少数官员拍脑袋认为怎么调节就能够实现绿色发展,市场发挥充分作用始终是关键。” 

与会人士表示,要加快转型,政策和市场的合力推动成为关键。首先是企业的技术升级,这是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扩张的关键内因。以光伏产业为例,近年来,光伏上网电价约从每度0.6元降至0.4元,就得益于全产业链的技术创新。但光伏行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成本偏高的问题,尤其是“非技术成本”,比如土地价格、税收、金融成本等。 

以金融为例,随着绿色能源的规模扩张、技术升级和走出去,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持续存在,且越来越高。除补贴政策外,金融市场的支持更为关键。对此,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红表示,经过自上而下的推动,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得非常快,2017年年中绿色信贷已达8.2万亿元,同比增长12%,信贷资源正在越来越多地配备给绿色产业。 

光伏从业人员相信,随着行业的技术创新,再加上政策的助力,预计有望在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上半年实现光伏平价上网,届时就可以解决国家补贴可再生能源的负担。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