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股份首席动保专家肖丹:从一支试管到国家级实验室
8月30日下午3点,通威股份首席动保专家、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动物保健研究所名誉所长肖丹教授准时出现在动保所办公室。对于从事养殖动物重大疾病防控技术研究工作33年的肖所长来说,忙碌在外的日子远比在办公室坐班的日子多。
十多年来,肖所长带领的动物保健研究所解决了多起动物疾病方面的行业难题,科研成果让行业多次为之哗然,她也被通威特聘为股份公司首席动保专家。作为行业资深专家,她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洪荒之力”?本报记者专访了肖丹所长,听她讲述了30多年来的从业故事,以及与通威的缘份。
通威股份首席动保专家、动物保健研究所名誉所长肖丹
从高校到企业 一年实现两个跨越
2004年之前,肖所长是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四川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特聘教授、导师,培养研究生20余人,目前部分学生已在多家制药公司牵头从事技术研发工作。2004年,在通威股份的诚挚邀请下,肖丹教授加盟通威,从第一支试管的购置开始,开启了动物保健研究所前身————通威药物研究所的建设工作。
根据公司发展需要,通威于2004年收购了三新药业,自此,通威完成了对动保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布局。对于肖所长来说,收购三新药业则是自己另外一个全新的开始。肖所长清楚地记得,2005年3月8日,自己出任三新药业总经理,当时三新面临很多问题,其中资质问题首当其冲,为能够尽快实现有效运营,当时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bv韦德(中国)官方网站董事局刘汉元主席给她下了一个死命令:必须要带领三新药业尽快完成GMP认证。“当时并不是所有的药厂都有这个资质,对于一个未来要从事生产和经营的药厂来说,有了硬件设施还不够,完成GMP认证才是一个先决条件。认证通不过,将会被吊销生产经营执照。”肖所长从零开始,研习政策、反复讨论、驻场督导技改,不懈的努力,三新药业于2005年7月14日顺利通过GMP认证。
说到这段经历,肖所长至今仍记忆犹新。对于她来说,初来通威的第一年,便打了两场漂亮的胜仗,不仅成立了药物研究所,还带领三新药业顺利完成GMP认证。一年365天,时间不长,但在完成任务的背后,付出了多少心酸汗水,个中滋味恐怕只有自己能体会。
取得了GMP认证之后,身兼两职的肖所长便认真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自己究竟更适合经营管理还是搞科研。她个人主要的兴趣还是在研发板块。恰好这时,刘汉元主席的想法与她不谋而合。“肖丹去做总经理是对她的浪费,也是对公司的浪费,我们需要她专心搞研发。”肖所长向记者还原了当时刘主席的话。于是,在后续工作的时间里,肖所长潜心研发,选择了另一种方式为公司奉献。
数次临危受命 解决行业难题
在通威潜心研究的这十几年,肖所长完成了她从业生涯的一个转变,从药学研究变为临床医学。谈到这个转变,肖所长一连给记者讲述了好几个临危受命的故事。
2005年,四川眉山大口鲶养殖爆发大面积溃疡病,一发病便全身烂掉半截。作为刘汉元主席创业起家的地方,这个养殖难题让他深感不安,如何破?刘主席便想到了肖所长。“刚接到通知时我都不敢相信,我是药物学的,治病是医学的,这两个学科天差地别,学药的怎么能跨专业去治好病?”虽然“怀疑”自己不是科班出身,但从来不怕挑战的肖所长还是答应了主席的这个要求,并在接到命令后的一周之内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之后,经过艰难的攻关,肖所长带领团队研发出一种浸泡疫苗,之后凡是被浸泡过的鱼苗都不再发病。后来,这套技术————大口鲶溃疡病综合防控技术获得通威首届科技大会成果奖一等奖。
2009年,罗非鱼链球菌病大面积爆发,全国共100多万吨的市场容量,当年因链球菌病直接导致的经济损失就达7.02亿元,给行业带来了毁灭性打击。当年8月,刘汉元主席再次将分析病因并解决问题的任务交给了肖丹所长。接到命令后,肖所长带领动保所团队于第二日一早到达海南发病区域进行采样,并通过实验室检测分析,得出 “该病是无乳链球菌感染所致”。在当时整个行业都普遍认为是海豚链球菌感染的情况下,无乳链球菌的结论受到了行业的极大质疑(但该结果后来陆续得到行业内知名研发单位的认可)。肖所长带领的团队始终秉承相信自己、客观审慎的科研态度,在随后长达九个月的挑灯夜战,终于研发出了保护率达80%的口服疫苗。此举一出,再次震惊行业。“一般口服疫苗的保护率只有60%左右,我们达到了80%,这是行业从未有过的成绩。”肖所长表示。
每次的临危受命,肖所长都能够带领团队快速找到病因并研发出极具针对性的防治技术产品,这样的事例已不止一两件。2008年斑点叉尾鮰套肠症、2009年金鲳鱼烂身病、2012年华东鲫鱼鳃出血病、2014年对虾存活率低等行业难题……对于她来说,每一项疾病就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但每次都能被顺利攻破。对于此,肖所长谦虚概括为“我比别人运气好而已”。但大家都知道,在这“运气”二字背后,是她及整个团队艰难攻关、不分昼夜研发的结果。
居安思危 吃苦耐劳精神已深入团队精髓
“动保所的每个人都特别能吃苦。”从动物保健研究所成立之初,大家就很明确一件事情:在通威这样一个饲料企业,动保研究要想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就必须要有危机感,而这种危机感衍生出来的就是大家对工作持之以恒的“死拼”和对更高目标的追求。
在肖所长看来,使命感、科学精神和良知是企业科研人员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当你身边的人都在一次又一次地问吃什么最安全,当整个社会都为食品安全感到揪心时,如果你的工作能够让大家感到安心,如果能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让养殖少发病,少用药或者不用药,让食品更安全,养殖户更受益,我们何乐不为呢?”正是在她这种精神的鼓舞与带动下,通威股份动物保健研究所一步步发展壮大,科研成果产出不断。
2008年,“一种治疗痛风的兽药及其制备方法及用途”获得专利,这是通威股份第一件授权发明专利。2015年,依托动物保健研究所,由通威股份承建的“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办公厅的立项批复,标志着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领域的唯一一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正式成立。
动物保健研究所在肖所长带领下围绕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开展了大量的研发和成果转化与推广工作,同时为食品安全和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成为行业自律和创新的典范。动物保健研究所主持或参研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和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大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项,开发新兽药品种8项,获得新兽药证书2项,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项,首届 “未来杯”水产行业科技创新奖二等奖,第三届中国水产学会范蠡奖二等奖,通威股份第一届科技成果一等奖、第三届科技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第五届科技成果特等奖,申请专利34项,公开出版专著7部。研究所在快速诊断、综合防治技术、疫苗、免疫增强剂以及禁用药物替代品研究开发应用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从2004年第一支科研试管开始,到2015年国家级工程实验室获批。从药物研发到临床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综合防治技术的研发与推广,11年的努力和坚持,换来了研发平台的华丽转身,这一路走来凝集了太多故事。“通威有很好的平台和技术基础,更重要的是有一位重视科研的掌舵人。让我们在这个平台上被引导,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肖所长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