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智能设施渔业创新发展论坛圆桌对话:新产品、新技术推动渔业转型升级
6月22日上午,“2016中国智能设施渔业创新发展论坛暨成果对接会”正在隆重举行中,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魏宝振,中国水产学会秘书长司徒建通,中国农业物联网首席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道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副院长、中国地理学会副秘书长于文金等嘉宾,分别就“信息技术推动水产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现代渔业技术在新常态下的发展推广”、“水产养殖物联网、大数据前沿与挑战”、“气象大数据与智慧养殖”等方面进行了集宏观解读和微观剖析于一体的精彩演讲。
圆桌对话现场
随后论坛迎来了“圆桌论坛”环节,中国渔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林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学科与平台处处长王玉梅、四川省水产局副局长何强、成都通威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景艳侠、上海泓宝绿色水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国忠、江阴市庞达橡塑有限公司总经理孔才春共同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思想交锋,大家针对“新产品、新技术推动中国渔业转型升级”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主持人:在中国渔业现代化进程中,除了政府对行业现状制定政策以外,也少不了中国渔业协会在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作用。对于国家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具体政策支持,作为中国渔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的林毅先生最为清楚。请林秘书长谈一下此次参会的感受,对于您而言,未来的中国水产发展会有怎样的场景?
中国渔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林毅:首先,非常荣幸能够来到本次论坛,听了很多专家的发言,收获很多。对于我们中国渔业协会而言,中国渔业协会是一个行业性质的协会,我们致力于为会员提供一个积极的交流平台,同时做好对会员的服务,真正地提升中国渔业整个水平,促进水产企业的快速发展。关于未来中国水产发展的场景,我现在的确想象不出,但是我坚信十年之后,我们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一定可以让中国成为世界的养殖强国,面对这个目标,也需要整个行业的同仁共同努力!
主持人:最新技术从研发到应用,隔着或长或短的一个周期,如何把这个周期尽量地缩短,如何让高校、科研院所的新技术、新产品更快地进入社会,进而提高生产力?相信这也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学科与平台处处长王玉梅最具有发言权,请王处长介绍一下我国水产养殖行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普及状况以及遭遇的挑战?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学科与平台处处长王玉梅: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从科研院所的层面来看,首先,一个好的技术和产品,要能真正推广,必须得到市场认可,而且技术和材料要达到一定成熟度;第二,经费问题,产品和技术的推广要经过科学研究、测试和产业化三个阶段,根据先进国家的经验,其中经费的投入比例是1:10:100,而中国的投入普遍低于这个标准,但这又恰好是科技成果成长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的投资布局是应该提升的;第三是“人”的问题,现在我们的养殖方式以分散式为主,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较低,所以成果在推广时企业承接能力有限,且渔民素质普遍较低,对于信息化的接受意识很有限,实际生产中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进而影响成果的推广效果;第四,政策环境,现在这方面有所改变了,原来的成果推广都需要经过层层审批,《成果转化法》出来之后,为成果转化提供了利好的形势。所以未来,我相信新的技术和产品会如雨后春笋般推动产业升级,为大家共同的渔业梦插上翅膀。
主持人:中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养殖模式、养殖发展程度不尽相同。同一技术、产品不一定适用于每个地方的养殖,就四川的养殖概况,请教一下咱们四川省水产局何强副局长,为大家介绍一下天府之国的智能化养殖发展程度以及四川水产局在这方面的规划?
四川省水产局副局长何强:四川号称“天府之国”水资源很多,但是它的高原、高山、丘陵也很多,所以养殖水面非常有限,所以四川对于设施渔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视的,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于水域网箱、江河网箱、流水养鱼等技术都走到了全国的前列,也让四川的水产品产量大大提升,解决了“吃鱼难”的问题。但是,随着数量的提升,养殖污染也变成了问题,于是一些企业、大专院校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在智能化的推广工作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今天的论坛,主要讨论的是智能设施,比如现在通威的技术创新,已经可以真正的应用在市场上了。这对于咱们四川的智能设施渔业的发展,有很好的帮助。对于未来四川水产的发展,我觉得未来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加强和企业、高校的联系,要加强创新;第二,要对于好的产品,精准的产品要进行示范、试点;第三,要加强对养殖户在智能设施渔业和新型渔业方面的推广。
主持人:从政府的引导、协会的衔接、科研成果的普及到市场本身,企业在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威作为水产行业的引领者,长期致力于我国水产养殖的新探索、新尝试。在设施设备方面同样也有自己的专业团队,如成都通威自动化有限公司。作为成都通威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景总可以分享一下通威在智能化养殖上的努力与尝试?
成都通威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景艳侠:目前,业内大多数人认同工业化、工厂化养殖是水产养殖行业未来的必经之路,那么我认为,智能化就是这个未来的基本保障。在传统池塘养鱼方面,我们首先需要改善的是,做到饲料投喂的精准操作。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研发,目前我们采用风送的方式,可以做到投喂距离较远,且精准度很高,即使这样,也还没做到智能化。真正的智能化,应该是可以通过监测环境指标,形成大数据库,然后根据鱼体情况,自动进行投喂。最近我们正在进行相关的实验和研究,通过设定一条鱼的生长曲线,决定投饵率,进而改善网箱养殖的传统养殖弊端。我们希望做到的是,通过池塘养殖模式的改进,做到池塘养殖的标准化,做到养殖的可复制性,使得每条鱼都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生长曲线,在养殖前期设置出来,达到智能饲喂的理想状态。
主持人:关于景总谈的这些问题,我们再请同样是水产行业高新技术企业的上海泓宝绿色水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国忠跟我们分享一二。
上海泓宝绿色水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国忠:在我们中国能够在公司的名字里面加上“绿色水产”应该只有我们一家,我们“关爱水和生命,造福人类健康”完全定位在绿色安全的微生态制剂,从来应用在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如今,我们公司已经获得了55项专利,将近60个产品全部都是微生物制剂的产品。那么,如何做到绿色安全健康呢?那就是对于产品研发的把控,我们现有的产品,已经含有了从地质改良、水质消毒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如今,已经发展到了对于饲料伴侣的研发,都说明微生物制剂的发展迎合产业发展的趋势。再谈到我们上海鸿宝绿色水产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水产学会的老成员之一,我们和相关大学和科研院校建立了非常好的联系和合作,这两年我们建立了相关的联盟,希望能够引导养殖户进行自助的鱼病检测及鱼病诊断等。
未来,为了提高我们水产的劳动生产率,我觉得要靠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真正的将水产技术进行跌倒更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让中国水产业成为世界的水产强国。
主持人:好的产品要占据市场不仅要依靠好的营销策略,更需要有高技术水平、高价值的产品为基础。据悉,江阴市庞达橡塑有限公司制造的增氧设备获得不少国家专利,产品更是畅销美国、日本。有请孔总为大家分享智能化设备制造上的一些专业见解。
江阴市庞达橡塑有限公司总经理孔才春:我们微孔增氧管经历了十多年的研发,才取得了这样的成绩。庞达从2003年开始推广这个产品,最深刻的体会:第一,要根据养殖的品种采用不同的微孔增氧管;第二,海水、淡水要区分,水深也要区分,我们的产品在淡水领域的应用很受欢迎,2006年我们在常熟推广了一批微孔管,去年我再去基层看的时候,老板们反映微孔管他们还在用,质量很好,从不堵塞。现在我们还想在海水中应用,未防止微孔管的堵塞,目前正在研究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