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元委员: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 加快我国智慧农业发展
本次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bv韦德(中国)官方网站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先生认真履行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国是,反映社情民意,并主要针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能源革命、光伏产业发展、农业大数据、市场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认真思考和仔细调研,尤其就 “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 加快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等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刘汉元委员指出,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确定了大数据发展的国家顶层设计,大数据与农林牧渔等传统行业的结合已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近期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也多次提到“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的问题。可以说,“智慧农业”已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关键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分散经营和生产模式,使得市场竞争参与者对信息的依赖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不仅可以通过建立综合的数据平台调控农业生产,还可以记录分析农业种养过程、流通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并通过分析数据,制定一系列调控和管理措施促进农业高效有序发展。因此,让大数据这个“现代工具”充分发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已变得至关重要,刻不容缓。
刘汉元委员认为,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具有必要性,同时具备两个“有利于”:
1、有利于解决农业生产信息不对称问题
2012年,在国际经济持续不振,需求不断减少,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我国的罗非鱼产量却大幅增长,广大养殖户遭受巨大损失;2014年,生猪消费量骤减,猪价降低,使得存栏生猪的恐慌性抛售出现,国内养猪户损失严重。经事后分析,导致生猪消费回落的最主要因素,除了中央八项规定外,竟然是基础设施投资放缓导致的农民工火腿肠消费量锐减。由此可见,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农业生产者无法获知需求的变化而盲目生产,并成为了制约农业发展的主因之一。事实上,导致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原因除了生产者对信息缺乏分析使用能力外,更重要的是缺少权威性、预测性和信用约束功能的行业大数据信息平台和统一的市场供需信息平台。因此,作为全球农业大国,我国有必要尽快建立农业大数据信息平台以解决农业生产、消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2、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大数据分析与研究,种植、养殖业能够预测最佳播种或放苗时间,用什么类型的种子、苗种以及在哪里种植和养殖,以提高产量、降低运营成本,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养殖户还可以通过养殖投入、天气、污染等综合数据,预测产量和价格走势。大数据时代,不仅可以通过建立综合的数据平台调控农业生产,还可以记录分析农业种养过程、流通过程中的动态变化,通过分析数据,制定一系列调控和管理措施,使农业高效有序发展。目前,大数据在农业中应用最普遍的领域之一就是精准农业或智慧农业(农林牧渔业)。通过对气候、土壤、水、空气质量、作物成长、鱼禽畜的生长,甚至是设备和劳动力的成本及可用性方面的实时数据收集,预测分析之后用来做出更科学、更精准的决策。因此让大数据这个“现代工具”充分发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已变得十分重要。
刘汉元委员表示,无论从现实需求和国家整体部署,农业大数据平台要在各行业大数据建设中走在前列至少不能落后。我们建议国家和各地农业主管部门牵头,联合科研机构、各领域大型农业企业和农户,完善农业大数据采集、共享、分析、使用机制,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农业大数据统一平台,助力产业链各环节的科学决策,实现可持续的产业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进一步推动智慧农业的建设进程,他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农业大数据平台
利用最新的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互联网、多媒体和云计算服务模式,以农业智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云平台”+“智能终端”为主要载体,各方有机结合,互联互通,融为一体,贯通省-市-县(区)-乡(镇)-村-户的信息服务渠道,实现“三务”进村(农村政务、农民服务、农业商务),服务“三农”。农业大数据平台包括种植业、养殖业等子平台,同时根据农业的产业链条划分,目前农业大数据主要集中在农业环境与资源、农业生产、农业市场和农业管理等领域。其中,农业自然资源与环境数据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数据、水面资源数据、气象资源数据、生物资源数据、污染数据和灾害数据;农业生产数据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和渔业生产数据;农业市场数据包括市场供求信息、价格行情、生产资料市场信息、价格及利润、流通市场和国际市场信息等;农业管理数据主要包括国民经济基本信息、国内生产信息、贸易信息、国际农产品动态信息和突发事件信息等。此平台是一个高度“智能挖掘”与高度“傻瓜应用”相集成的农业智能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了农业信息服务从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站式”信息服务与全程指导,有效解决了农业信息服务“最初一公里”信息资源整合难题和“最后一公里”信息进村入户难题,有效实现了农业信息服务的面对面。
2、依托农业大数据提供服务与信息支持
依托农业大数据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程服务。如产前可根据历史需求进行预测,指导科学生产;产中进行动态监控,实现病虫害预警,通过智能养殖提升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产后提供价格行情信息及市场趋势预测、产品溯源等。助力实现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化、农民服务信息化。通俗的说,就是让农户知道春天种什么,秋天卖什么,随时随地买到最实惠的农资产品。同时,为政府决策、高校及科研机构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其中,农业大数据可帮助政策制定部门全局了解行业运行的健康状况,从而让相关政策更“有的放矢”,并帮助实现农村政务管理电子化;可为高校及科研机构提供大量的基础性研究数据,有利于推动行业的科技进步。再者,为涉农企业生产、转型、市场营销提供科学指导。拥有了农业大数据,涉农企业能够更好的预测相关农资的需求,对避免盲目生产、产能过剩、降低库存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3、建立数据采集、共享、分析和使用机制
国家《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指出,一方面要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一方面要开展政府和社会合作开发利用大数据试点。农业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涉及多个细分领域、多个生产环节和多个数据来源,极具复杂性和系统性。因此,建立我国农业大数据平台数据采集、共享、分析和使用机制。做好数据资源整合,统一农业大数据标准,率先开放农业部门的自有数据,引导协调农业相关部门开放数据,积极引入各方面社会力量参与到农业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工作中,开发农业大数据产品,服务农业生产。同时,向农业供应网络中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提供一个独立的、以大数据为手段的、值得信赖并且安全的平台,让他们在认同精准农业理念的前提下,能够互惠互利地汇总、分享和交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