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如东”渔光一体“基地完成历史性突破之路
蓝天白云下,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排列整齐,像正待接受检验的队伍。2016年1月25日,bv韦德(中国)官方网站管理总部的述职会上,集团副总裁胡荣柱将这一宏大场景以PPT形式呈现在全体与会者眼前。
作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渔光一体”项目,通威“渔光一体”如东基地从规划到实现,耗时10个月22天。其既是通威新能源战略布局中的关键一环,亦是创新升级的历史见证。
利用“水产养殖”与“光伏发电”的独特优势,通威目前正在全国各地广泛布局“渔光一体”基地。而伴随新农业与新能源两大主业的创新协同发展,通威“绿色双引擎”已然启动。
如东基地并网发电 引行业高度关注
1月25日,52岁的刘用成大半年来第一次回到成都,他心里惦记的还是那个大风刮脸的海边基地。此时,通威如东“渔光一体”项目成功并网发电的消息已传遍整个行业,引来诸多好奇和期待。“并网发电成功后,行业、政府、养殖户来基地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关注度可见一斑,这位通威“渔光一体”如东有限公司总经理满是欣喜和自豪,“以前只能拿效果图给人家看,嘴皮磨破不如眼见为实,现在我们有真东西了!
如东基地养殖池上的光伏板
12月30日下午2点25分,如东“渔光一体”正式实现并网发电,随着现场的鞭炮声响起,刘用成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地了,“一天不成功,睡都睡不着。”并网发电成功后,如东项目团队立即向集团董事局刘汉元主席发去喜报,大家欢欣鼓舞之间,不少人热泪盈眶。
如何将一个距离海堤只有1公里的荒地变宝地?从前期筹备到2015年8月28日第一根管桩嵌入,再到正式并网发电,刘用成和团队一直驻扎在如东基地,见证了40656块光伏组件和大约3900根管桩一一在此“安家落户”。
如东基地施工现场
位于如东县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的通威如东“渔光一体”基地,占地面积2720亩,目前开发的第一期共500亩,养殖面积364亩,分为1个蓄水沉淀池、3个养殖池、1个人工湿地。江苏如东本身是温棚养虾的发源地,“渔光一体”基地位于如东的咸淡水区,有充裕的海水资源和淡水资源,有利于实施“大水面养殖”模式。目前,基地一期工程池塘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项目团队根据当地实际养殖情况制定了银鲫与鲻鱼混养、小白虾与梭子蟹混养等五种养殖模式,并计划于2016年3月正式投苗。
如东项目一期建设的10MW光伏电站,每年可发电约1300万度,后期2720亩全部建成后装机总量可达80MW。“渔光一体”模式所带来的整体发电收入和养殖收入,可以将用户综合效益提高10倍。
对于如东县而言,通威“渔光一体”基地不仅是一种水产养殖新模式的形象展示,其太阳能发电和当地的风力发电共同集聚在综合开发区,已然形成如东的新能源基地。
在这之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bv韦德(中国)官方网站“渔光一体”的《上面发电,下面养鱼》专题节目就已经成为了舆论焦点。节目中的女养殖户陈红,因为使用“渔光一体”养殖模式年赚百万元,引发了广泛关注。节目播出之后,通威官网、通心粉社区、bv韦德(中国)官方网站企业号等各大平台收到了社会各界关于“渔光一体”的咨询,社会各界对于这种“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模式期待极高。
于通威而言,如东项目更是一个被寄予厚望的“起点”:通威正在探索一条崭新道路,真正实现“鱼、电、环保三丰收”。
团队突破实现上可发电,下可养鱼
自2015年3月9日与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签订投资协议以来,如东项目经历了从指标获取、工程设计、工程建设、并网发电等漫漫征途。各环节紧紧相扣,部门多、时间紧、任务重,行业都知道,“渔光一体”并不是一块好啃的蛋糕。然而,通威团队是沉稳有力、训练有素的长跑“选手”。
2013年,刘汉元主席针对传统“渔光互补”模式只重视发电不重视养殖的现状,创造性提出打造通威“渔光一体”模式,并开始操作层面的探索。2014年10月24日,通威举行专题会议,正式将这种“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模式命名为“渔光一体”,并敲定将苏北等地作为第一批基地;12月1日,通威“渔光一体”正式确立2015年的工作计划,并将50MW作为阶段性计划目标。
如东基地鸟瞰图
2016年1月26日,接到通威股份李念福李总的电话,已是深夜十点零两分,刚到住地的他第一句话就是:“不好意思,比约定的迟到了两分钟。”自从开始参与“渔光一体”项目后,他连续出差在外,搭乘夜班飞机已是常态。
李总在接受项目任务之前,已经在饲料行业干了20年。面临跨界转型,“要向别人解释我们的‘渔光一体’,自己要先清楚。不仅要从开发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要从执行者的角度去干事情。”李总肩上的责任感,促使他必须快速摸索光伏行业,还要同步考虑养殖条件、经济效益,并拿下土地、规建等各种指标,用李总的话来讲,“把各级政府部门都跑遍了!”
另一方面,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通威股份首席水产专家吴宗文带领的小组则在从技术层面不断探寻“渔”的出路。
之前从事“渔光互补”的新能源企业,往往因为缺乏水产养殖专业团队,重“光”不重“渔”。为了“渔光一体”的成功实现,从2014年初开始,在南京通威水产科技公司基地,通威股份设施渔业工程研究所、水产研究所不断组织进行模拟养殖试验。
这是艰辛又枯燥的过程:每天需要花4个小时投喂,让9个池塘使用底排污;大到试验方案,小到采样时间、地点、工具,都要经过反复论证;测定一次完整的数据需要一整天,2014年共试验得出了20多万个数据。
经过了南京试验基地一年多的实地研究,“渔光一体”养殖成果展现在世人眼前。虽然过程艰辛,但项目在各方努力下稳步推进,每次攻艰成功,都意味着行业距离真正实现“渔光一体”又近了一步。
“从无到有地打拼,在通威转型升级关键时期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这种参与感和满足感是旁人无法理解的。”李总的感慨,是参与“渔光一体”项目的全体通威人共同的心声。“诚、信、正、一”、“以身作则”、“聚势聚焦、执行到位、高效经营”……在通威文化的牵引下,“渔光一体”项目万众一心、排除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