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理性应是当今及未来的共同话题

刘汉元主席近日就有关行业及企业如何理性发展等话题接受记者专访

2014年04月14日 来源:通威

  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bv韦德(中国)官方网站董事局刘汉元主席近日接受媒体采访,就目前企业及行业所面临的重要话题阐述了最新的观点。刘主席认为,我们每个主体都应选择并走自己的差异化道路,理性投资、理性发展、理性竞争,从而让自己所选择的道路都相对理性和客观,而不是总想着走别人的路而让别人无路可走,如果大家都不顾行业本身的发展空间和自身所具备的条件,一味偏执而疯狂地往前冲,最终结果一定是我们大家所走的路都极为艰难、极其崎岖,最后一起走进死胡同。因此,这应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们这个群体必须共同思考和面对的重要话题。

  刘主席谈到,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从一穷二白走过来了,已成长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第一贸易大国,从短缺经济到了非短缺经济时期。我一直在想,30多年来,我们这个群体除了发展,还有没有其他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除了动物界的“适者生存”或者竞争过程当中竞争本质的特性外,还有没有人类更加理性的商业逻辑?国民、政府、媒体、企业家群体,应该思考我们的所得、所思,尤其是未来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理性,或者更加强化的理性,来面对我国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方式。三十多年来,中国大的企业基本都经历了那个“台风来了猪都会飞上天”的年代。但今天的市场早已不一样了,加上全球经济危机导致的市场整体低迷,经济增速放缓等等,这一切都在提醒企业必须冷静、理性地面对市场,把握好发展节奏。只有稳健才能活着,甚至才能活得更好。因此我们认为,理性是这个时代的共同话题,企业已到了必须理性经营的关键阶段。

  他表示,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但为什么社会上又对这个话题讨论这么多,甚至一定程度上变成社会公众的广泛共识?这就是每个个体的发展,尤其是中国企业家群体,无论是过去20年还是30年,我们怎样真正理性对待发展动机、发展动力和发展节奏的问题,尤其是真正强化“理性”这两个字在发展动机、发展动力、发展节奏上的深度思考!市场竞争是残酷的。从生物学上的普遍规律来讲也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所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英特尔前总裁格鲁夫说“这是一个偏执狂才能成功的世界”,他说的对没对?也许是对的。但是,如果大家都这样去想,这话又没对。比如房地产行业,如果大家都拼命地去四处拿地,拿得越多越好,认为自己控制的资源越多越好,甚至觉得这样才有市场地位和江湖地位。从个体来看,这种想法对不对?对的。但如果全国的房地产企业都用这种方式拼命地往前挤、往前冲,结果如何?一定是大家都头破血流,人仰马翻。而社会总体表现出来的,一定是过剩,一定是竞争过度。这对各行业都会如此。所以,经过改革开放这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如何从原来简单的以“量”为英雄,真正转化为以“质”为核心的提升,这对我们企业家群体还是整个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主席指出,事实上,至今仍有不少行业,在市场已趋于理性之时,仍然有些企业疯狂扩张、简单求大求快,这也导致近年来个别行业跑得最快、规模最大的两三个企业基本都倒掉了,还有一些企业也摇摇欲坠,为什么呢?我们认为,在这些企业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他们也许错用了格鲁夫说的话,偏执狂般一个劲地动用所有资源往前冲,而不管自身及行业本身的状况。前30年我国基本上是短缺经济时期,那时候确实有时候是跑得快的才能生存才有机会。但当今的时代变了,未来个体要想真正跑得稳,必须行业里面有一批人跑得稳,这个行业才有共同相对好过的日子和良好的经营秩序。

  刘主席说,既要仰望星空,但又不能天天只做星空梦,更要脚踏实地,千万不能飞起来。知道方向、知道理想,知道未来的目标,但更要评估今天的环境、资源和有哪些限制性的因素,尤其是必须考虑企业家和社会的生态圈,以及生态链上彼此之间的共赢、共生、共存关系。我们参与的企业家个体,必须要有系统思维的角度和观念。现在好多人都认为自己走快一点,就把别人的饭碗给抢了,甚至走别人的路,最后可让别人无路可走。但事实是,一定会有人走在你前面,也会让你无路可走。这是很简单的逻辑和道理。

  他表示,从另一种商业逻辑和企业生态逻辑的角度看,大家要有生态观念、共生观念。你让我活不好,其实你自己也活不好。如果每个人、每个企业在想到自己活时,还不一定会要别人死,彼此思考怎么样一起活得更好,这个社会虽然暂时会失去一些发展的动力,但最终会更加宽松、更加和谐,也更加理性。那些做任何一件事总想走自己的路,把别人的路占掉,让别人无路可走的人,最后一定是他自己无路可走。我们看到那些发了疯的人,没有几个疯了以后还能正常生存的。从生物学逻辑来讲,一个人精神上出了问题后,很难把他治好,治好了以后一段时间也会复发。

  刘主席认为,无论哪个行业哪个企业,如果他认为他在这个行业里可以超越任何人,这本身没错;如果其他人真的落后了,去超越也没有太大问题。但如果是在一种不理性的判断之下的重复建设,甚至认为自己生产一个东西就可以将别人取而代之,甚至你建一个厂,我在你旁边建两个厂就可以把你明天的饭碗砸了、撬了,如果大家都是这种心态和发展方式,这对全社会来讲,一定会因过度竞争导致过分财富的巨大沉没损失。因此,为什么我们赞成和理解市场条件下就会有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因为在这种“倒逼机制”下,它会迫使大家去降低成本、改进服务、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最终使全社会的用户和消费者得利。这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在促进资源自动均衡、自动配置、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中,能够满足最终消费和足够效率的组织和个人得以存在和延续;其他部分组织和个人逐渐被边缘化和淘汰掉,这是市场条件下的特有现象,也是市场本身的伟大之处。但是,如果这样的群体太多,太不理性,大家想想竞争领域有多少利润?别人稍微有一分钱挣,看到别人有一块银子,马上就来抢,就去争,大家都碰得头破血流,最后什么都没了。同样,如果大家都只想把自己做大,把别人搞死,当一个群体互相都在想着把别人搞死的时候,最后一定是大家都生不如死。

  他强调,除了发展的动力和发展的责任,我们企业家群体还要考虑适当兼顾社会总体的发展空间和真正需求。对于未来的商业逻辑,我们应倡导怎样在行业里面逐渐分化成优势群体、优势的差异化的竞争组织,并且在差异化的过程中,每一个参与的个体怎样能够理解自己的商业存在的原因或者核心价值,从而彼此相互尊重,最终形成商业的理性化生态。换个角度看,就正常的商业逻辑而言,投资一块钱必须要收回一块钱以上,或者投入产出至少应该大于或等于一。其中大于一的部分生存,小于一的部分可能被边缘化或者被淘汰,这是任何一个行业正常的竞争节奏。但当一个行业和N个行业的总和小于或等于一的时候呢?这个社会一定就金融危机了。所以,这是中国经济现在最核心、最可怕的事情。如果社会简单地认为这是生产过剩或者货币供应过剩的话,简单地去掐住这个血管,只会加剧这个矛盾的爆发,马上就会暴露出很多问题,这已被历史所证明。

  刘主席指出,我们今天的调控要非常小心,甚至宁愿让泡沫继续适当存在,逐渐去净化,也绝对不能突然失血而让烂尾楼、三角债等重现。这就需要政府、我们这个群体以及全社会,更多的从商业逻辑,尤其是前面提到的商业理性的角度去引导社会和媒体树立起理性观念。这比简单地去掐住血管更有效,破坏性更小。市场本身是理性的,任何时候资源配置、宏观环境、竞争对手等种种客观因素,都在对市场进行持续的、或显或隐的自动调节,这是一种系统性的、不以企业和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真实存在。因此,我们能做的,只是以人的理性去探寻、配合市场的理性,把市场的决定权还给市场。所以,对于今天的中国企业而言,格鲁夫这句话应该这样纠正:基于理性的偏执狂才能生存。理性而且执着才能获得持续成功,这是我们这个群体要特别警醒自己的。总之,我们每个主体都应选择并走自己的差异化道路,理性投资、理性发展、理性竞争,从而让自己所选择的道路都相对理性和客观,而不是总想着走别人的路而让别人无路可走,如果大家都不顾行业本身的发展空间和自身所具备的条件,一味偏执而疯狂地往前冲,最终结果一定是我们大家所走的路都极为艰难、极其崎岖,最后一起走进死胡同。因此,这应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们这个群体必须共同思考和面对的重要话题。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