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日本《朝日新闻》专访刘汉元主席:中国碳中和目标有可能提前5到10年实现

2021年02月26日 作者:钟继辉

2月25日,日本《朝日新闻》广州支局支局长奥寺淳专访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bv韦德(中国)官方网站董事局刘汉元主席,就通威光伏产业发展、中国碳中和目标实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日本《朝日新闻》专访刘汉元主席

针对通威光伏产业发展,刘主席表示,中国是全世界发展变化最大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壮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消费大幅上升,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到现在煤炭的消耗仍占60%左右。环境和资源不可持续、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方式也带来了发展的不可持续和雾霾等环境问题。经过科学分析,我们得出光伏发电是最有可能成为人类可以永续使用的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环境资源最友好。因此,通威于2006年底坚定不移地进入了光伏行业。

当前,光伏发电已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最经济的发电方式,具备了大规模应用、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的条件,成为了全球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第一主角。过去十多年来,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迭代升级不断加快,智能制造迅速推广,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90%以上。如进一步考虑生态环境成本,光伏发电的优势将更加明显。当前光伏发电已基本实现平价上网,因此发电成本实际已经降到了10美元左右每桶原油的价格,且发电全过程零污染、零排放。中国已形成了每年100GW左右的光伏系统产能,产品每年发出的电力,相当于五千万吨石油的当量。

在十余年间,中国光伏产业从以往的关键原材料在外、关键设备在外、90%以上的市场在外“三头在外”,发展到今天,中国高纯晶硅产量全球第一,占全球产量的65%以上,电池、组件产量占全球产量的70%以上,核心设备几乎全部实现国产化,设备、产能、规模、成本、技术走到全球前列。在产业链上游,随着技术不断改进提升,通威已成为全球最大、成本最低、技术领先的高纯晶硅企业。通威旗下永祥股份拥有乐山、包头、保山三大高纯晶硅生产基地,将在2021年底超过16万吨高纯晶硅年产能,出货量全球领先,高纯晶硅将占全球3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产业链中游,通威电池制造环节的综合成本全球最低,比行业平均成本低30%以上,规模以每年50%-100%的速度增长,随着通威太阳能眉山二期、金堂一期等项目的建成投产,预计今年产能将达到50GW,在去年基础上翻一番。

在刘主席看来,中国和日本一样,石油外贸依存度高。2020年,中国进口原油增长到5.42亿吨,石油外贸依存度创历史新高,达到73.5%,因原油价格降低,外汇支出有所减少,但仍达到1900亿美元左右。在中国进口的原油中,约有80%需经过马六甲海峡,国家能源安全、外汇储备面临较大风险。因此,从国家战略安全角度考虑,未雨绸缪、提前布局、防范未然是必然选择,通过加快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发展,用10到20年时间,实现能源增量的70%以上、存量的50%以上的可再生清洁化替代,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石油进口可能被“卡脖子”的问题,彻底实现中国能源的安全保障和独立供应,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安全发展保驾护航。如果国家战略需要,还可以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用不到10年的时间实现这一目标。

对于中国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宏伟目标,刘主席表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不管是《京都议定书》还是《巴黎协定》,都是全世界希望通过努力,使气候变化控制在人类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向全世界宣布中国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不仅是中国自身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获得了欧盟及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随后,日韩相继承诺2050年达到碳中和。近期,美国正式重返《巴黎协定》,美国总统拜登表示“使用19世纪科技、燃烧化石燃料的肮脏的日子必须画上句号,从而迈向一个更加清洁的明天。”并承诺2050年美国实现碳中和。全球190多个国家再次形成高度共识,共同推进人类能源革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的研究报告,2050年中国的非化石能源比重有望达到78%。刘主席认为这个比例可以达到80%,甚至更高,底气来自于中国光伏产业的巨大支撑。

近年来,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迭代升级不断加快,智能制造迅速推广,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90%以上。与此同时,我国光伏发电成本也有了大幅降低,2020年平均上网电价已降至0.35元/千瓦时,今年有望全部实现平价上网,不再需要补贴。“十四五”期间,预估光伏发电的成本还会下降三分之一以上,毫无疑问,光伏发电将会成为全世界最低成本的能源供应生产方式。光伏产业自身的良性发展和政府部门的坚决落实,再加上良性的经济循环,中国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有可能提前5到10年实现。


X